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习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 ,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 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学运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 和 . 2.组织学生练习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习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