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磁继电器改作蜂鸣器的方法 如果在前边的实验中找不到红绿灯泡时,可将电路改成把常闭触点与电磁线圈串联,当传感电路接通时,继电器即发出蜂鸣嗡声报警、传感电路断开时,蜂鸣声停止。 这一改装的优点是可以省去红绿灯和一组电源,缺点是不能直接观察继电器的吸合和释放情况,只能看到衔铁的抖动。把电磁继电器改成蝉鸣器,其工作原理与直流电铃相同,发出的嗡嗡声是衔铁一吸一放撞击铁心而产生的。改制后的蜂鸣器也可用于其他的报警电路中去。 2.J2414型电磁继电器接线柱旁的符号与簧片系统:A接常闭触点(又叫常合触点),这种触点是继电器未接受外来信号时处于闭合状态,当接受到外来信号时它才断开。B接动触点,它依靠衔铁的释放与吸合来动作,先后与常闭、常开触点接通控制电路。C接常开触点(又叫常断触点),与常闭触点的作用刚好相反。D、E接线柱为电磁线圈引线。 3.为什么电磁继电器的吸合电流与释放电流值相差很大呢? 电磁继电器的吸合电流和释放电流值是不相等的,一般释放电流值总是小于吸合电流值。如上述实验用的J2414型电磁继电器,吸合电流为25毫安,而释放电流为7.5毫安。这是因为继电器在没有吸动时,衔铁与铁心之间有一段空气间隙,空气导磁性能差,磁路磁阻很大,必须要有较大的磁通势来克服磁路上的磁阻,吸动衔铁;而当衔铁吸动后,磁阻减小,因此只要很小的磁通势。磁通势是由电流来决定的。所以电磁继电器的吸合电流值比释放电流值大。 继电器的吸合电流是衡量继电器的灵敏度条件之一,吸合电流值越小,继电器的灵敏度越高。释放电流是指继电器吸合后,使衔铁及其触点从吸合位置到释放,通过线圈的最大电流值。在实验时若不知道吸合电流和释放电流时,可给线圈串联一只可变电阻和毫安计。调节可变电阻使继电器刚好吸合,此时毫安计中示数为吸合电流值。然后再调节可变电阻,使电流逐渐减小,当减小到使继电器衔铁刚好释放时,毫安计中示数为释放电流值。 4.为什么有些电磁继电器的衔铁上有一个小铜钉? 这是因为电磁继电器的衔铁都是用铁磁材料制成的。当电流通过线圈时,铁心和衔铁都被磁化,电流中断后在铁心上多少总存在一些剩磁,这些剩磁就影响着衔铁的释放,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就在衔铁上铆一个小铜钉,这个小铜钉又叫隔碰钉。由于小钢钉是非磁性物。不能被磁化,这样当电流中断后,就不影响衔铁的释放了。 5.把直流电铃改制成电磁继电器 把电铃的电磁线圈与弹簧片连的一端断开(参看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电铃图),经过开关接到电源上,这个线圈就作为继电器的电磁线圈。把弹簧片衔铁作为动触片。把原来与衔铁相接触的螺钉触点作为常闭触点。在铃碗中央螺丝上接一条导线(连接工作电路),铃锤与铃碗接触敲击点为常开触点。 先调节螺钉使衔铁靠近电磁线圈,使铃锤与铃碗距离最近但没有接触。接上额定电压,衔铁被电磁线圈吸住,铃锤与铃碗接触,再调节螺钉使衔铁与螺钉刚好离开,此时将螺钉固定好,电铃就可以作电磁继电器用了。不过它的吸合电流比一般小型电磁继电器的吸合电流要大些,但作为实验用是可以的。 应注意的是,各部分之间应绝缘良好,以防常闭、常开触点失控。如果铃锤与铃碗生锈,可用砂纸将接触点擦干净。 实验结束后,再将其恢复原状,并不影响电铃的性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