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法和作用各1分) 11.这是“我”人生看到的第一棵樱花,其承载着“我”童年时代与堂哥在阳明山的美好回忆(1分);在“我”眼中,樱花是春天的感觉,是美的化身(1分),象征着我对美好世界和美好人生的探索与追求(1分);它是“我”人生路上温暖与希望的源头(1分)。 12.同意,这是一个精神源头,“碑石”本身就意味着永远矗立不倒,而它其实就是我们内心的“源头活水”,这个人或者事物也许已经不存在了甚至没有存在过,但是他(或者她、它)依然能够源源不断给予我们力量,所以说,这个碑石不必真实存有。 不同意,这个碑石一定要有真实存在,有具体人物或者事物来承载我们内心的精神源头,如:文中的“我”就把自己美好的情感寄托在这棵樱花树上,所以说,一定要有真实存在的碑石。(表明观点1分,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二)饮水与健康(14分) 13、着重说明了饮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或饮水与健康的关系)和饮水要注意的问题。(2分) 14、本文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的关系的:(1)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2)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3)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4)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4分) 15、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这一特点。(4分) 16、示例:我建议大家不要以喝饮料代替喝水,因为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对我们身体健康不利。(4分) 三、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17-21题。(20分) 17.B(3分)18.AD(4分,各2分) 19.(1)又造了堤坝和水闸,以此调节蓄水和泄洪,让钱塘江里的潮水不再进入市区。 (2)湖堤建成以后,在堤上种植了芙蓉、杨柳,远远望去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杭州人把它叫做“苏公堤”。(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0.善于统筹安排,关心民生;为官受百姓爱戴。(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译文:苏轼任杭州太守时,正逢旱灾,收成不好,又有传染病流行。苏轼请朝廷免除上供的米三分之一,所以米价没有飙涨;又请朝廷赐下可出家为僧的执照数百份,用来换取米粮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将平常仓的存米减价卖出,人民才免除饥荒的痛苦。杭州由于地处江海之间,水味咸苦,居民不多。唐代刺史李泌才开始引用西湖的水作成六个井,人民的饮水充足。到白居易时又疏通西湖,引水入运河,再由运河取水灌溉农田,广达千顷,地方才日渐富裕起来。但是西湖中长满水草,自唐代及钱王时代,每年都有疏通,所以湖水还够用,宋代以后废弃不管,到此时湖中尽是水草淤泥,被垦为田地的有十五万丈多,而湖水已所剩无多,运河失去了湖水,只好依赖长江涨潮,湖水混浊多淤塞,船舶要在市区航行,每三年要疏通一次,成为市民的大患。六井也几乎废弃无用。苏轼到任后,就疏通茅山运河和盐桥河,茅山运河接受钱塘江水,盐桥河吸收西湖水,又建造水闸,控制湖水的储蓄与宣泄,于是海潮才不致于流入市区。再以多余的财力重整六井,人民因而得到好处。苏轼利用闲暇时走到西湖,四处观察了很久,说:“挖出来的水草和淤土,将安置于何处?西湖南北距离三十里,环湖来往一趟,一天都走不完,如果把水草淤泥堆积在湖中间,形成贯穿湖面的长堤,使南北直接相通,那么既可除去淤泥,又可方便行人通行。吴人一向很珍视麦子,种植时往往在春天把野草彻底除尽,湖边的田如果开辟出来招募农家种麦,收得的利润做为修长堤及维护西湖的基金,这样西湖就不会再荒废淤塞了。”于是取得救济荒年所剩余的钱一万缗,余粮一万石,及上百份度人为僧的执照,招募人种麦,长堤完成后,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景色如画,杭州人将它称为“苏公堤”。) 21.(1)羡醉(2分)(2)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浪”表现春色之浓。“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3分,赏析一个正确得2分,两个得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