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2014初二语文《古诗四首》复习题(新人教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3)《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抒发诗人背井离乡感慨的句子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5)《渡荆门送别》中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采用衬托的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6)《登岳阳楼(其一)》中的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两句诗以近乎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7.重点句子翻译。
    (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我还是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4)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为避战乱我奔波了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
    (一)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8分)
    (1)使至塞上(出使)
    (2)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
    2.“征蓬出汉塞”一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7分)
    “征蓬”指飘飞的蓬草,作者以此自比,写出了自己的飘零之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遭受排挤奉命赴边的幽微难言的心情。
    3.诗中的“烟”字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为什么?(7分)
    示例:我认为是烽烟,因为边塞之地,战事频繁,随处可见烽烟,这样写更能体现边塞的特征。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流传的名句,你认为它好在哪儿。(7分)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限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二)渡荆门山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游、流、楼、舟。。(7分)
    6.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6分)
    (1)山随平野尽( B )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2)仍怜故乡水( C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8分)
    (1)江入大荒流(广阔无际的原野)
    (2)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3)仍怜故乡水(还)
    8.下列语句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7分)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及乘坐的交通工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