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写。 5.文中引用杨诚斋诗句的作用是什么?(6分) 对潮水壮丽的景象做侧面补充。 6.水军演习场面写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娴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干净、迅速。 7.一场声势浩大的演习活动,却结束在“烟消波静”的静景上,这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6分) 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番演出作了铺垫。 8.第三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6分) “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9.第四段写了几件事来突出观潮盛况游人之众?并简要分析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描述了“溢日”“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席地不容间”等四件事来突出人多及盛况。作者这样写,抓住了场面描写中的几个细节,使描写更真实可感。 二、比较阅读 【甲】郦道元《三峡》 【乙】周密《观潮》 10.下面对两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7分) A.两个文段都写水,甲文写出了三峡夏天的水湍急的特点;乙文写出了浙江潮水雄奇壮观的景象。 B.乙文写水是按照形、声、色、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 C.甲文中描写了“或王命急宣”时的特殊情况,从侧面进一步证明了水速快。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又借此写出船行之快。 D.乙文段只写水,并没有写山,作者的感情体现得并不明显。 11.甲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6分)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水流急缓或大小) 12.两个文段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甲文引用渔者歌词,作用是衬托“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的景象,渲染萧瑟气氛;乙文引用杨诚斋的诗。作用是甲文对上文的描写作概括性的收束;乙文与首句相呼应。 三、课外阅读 白洋①潮 张岱 故事,三江②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戊寅③八月,吊朱恒岳少师④,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⑤。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⑥惊飞。渐近喷沫,冰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⑦,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⑧,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⑨,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⑩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