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用其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能引起令人震撼的新的共鸣。 ⑥然而,对于香消玉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 ⑦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 ⑧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 ⑨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遗忘。 ⑩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 ⑪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新修建。 ⑫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联想到刽子手杀死杨虎城后,在他的英骸上建筑花圃这一残酷的事实;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 ⑬这是历史的悲哀! ⑭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这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的儿孙们的声声嘱托和希望。 ⑮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展望未来! ⑯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翠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黑的巨石峥嵘屹立,傲骨常在! ⑰100多年前,曾唱赞诗的雨果先生坚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⑱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 12.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7分) “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以为“我”是去看风景,而那里没有可看的,故劝“我”别去。 13.第④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6分) 雨果 14.第⑥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抒情,其中“这种心情”是指悲伤的心情。(8分) 15.第⑦段中“悲哀”的词性已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6分) 16.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9分) 读史使人明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