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亲密无间?间隙? 2.师遂逐齐师?军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 3.属忠之属也?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4.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5.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6.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7.信必以信?诚实?小信未孚?信用? 8.以何以战?用,凭,靠?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必以信?对?可以一战?凭? 9.之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公与之乘?他,指曹刿?小大之狱?的?公将鼓之?助词,无义?登轼而望之?齐军撤退的情况?故克之?他们,指齐师?故逐之?他们,指齐师? 10.其公问其故?这样,如此?吾视其辙乱?他们,指齐师?其乡人曰?他的,指曹刿? ★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 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 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鲁军)遂逐齐师。(省略句) 4.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省略句) 5.何以战?(倒装句:以何战) “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作战的道理,所以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释“克之”原因,可见曹刿高明的战略思想;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释“逐之”原因,足见曹刿的细心及重调查研究的作风。[1]这两句交代了关于战争的哪些内容? 作者把战争发生的时间和齐国进犯、鲁国准备抵抗的形势作了简要的交代。 [2]曹刿此时请战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将战未战之时,敢于挺身请见,足见曹刿关心国事,且胸有良谋。 [3]写乡人问话有何深意? 乡人之问,引出“肉食者鄙”,反衬曹刿的远谋。 [4]体会“远谋”一词的妙处。 “远谋”一词是全篇的文眼。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的政治远见和敢于负责的态度。 [5]第一次回答可看出庄公的什么特点? 这一条针对官僚贵族。庄公一答,已见其鄙。 [6]第一条为什么被曹刿否定? 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而民弗能及,是为“小惠”,故民不能从。 [7]通过庄公的第二次回答可看出他的什么特点? 庄公的第二条针对天地神灵,祈求天地神灵给予帮助。庄公二答,再见其鄙。 [8]第二条为什么又被否定? 未孚民望,则神不能保佑。驳得痛快。 [9]庄公的第三次回答有什么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