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媵(yìnɡ)人:原指陪送出嫁或陪嫁的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 4、学习第一段: ⑴这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⑵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学习第二段 ⑴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⑵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⑶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6、学习第三段: ⑴请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 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⑶区别虚词“以”的用法 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 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身份,可译为“用(凭)……身份”。)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是”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或“拿”。) 7、写作特点: 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8、熟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9、课外拓展 更多中考信息》》》中考频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