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亲爱的爸爸妈妈》疑难解析 1、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对比描写的写作意图。 分析:从选材上可以探究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成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极右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辩清了侵略与反侵略,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应具有人类的良知,作者不称他为作家,就说“日本人”,也表明了对他的鄙弃。作者写许多人走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在无言之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那个日本人在会场上的孤立。 解答:作者特别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个日本人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一方面是为了对比,另一方面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解析: ⑴ 从文章的立意考虑,看看它与中心和主题的关系; ⑵ 从内容本身的对比关系去分析,探求作者的意图; ⑶ 再从这两人的特殊身份去分析,认识事件的倾向性。 2、体会迪桑卡的诗句。 分析:这些诗句歌唱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解答:这些诗句歌唱了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仅供参考) 解析: ⑴ 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局部。从全文对纳粹残忍地杀害无辜孩童的控诉上,我们才能深沉地感受到作者引用这些诗句时内心的沉重。 ⑵ 在生与死、天真与残暴的强烈反差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诅咒罪恶的战争,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3、体会萨特的名言。 分析:萨特的话非常精辟,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跟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致之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引子。而读了全文后,回味起来,萨特的话无疑又是点睛之笔。从萨特的话里又可以看到克拉库耶伐次留给后人的警示已越过国界。 解答:“沉重”与“美丽”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其实,“沉重”的是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纳粹将整个小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美丽”的是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 解析: ⑴ 联系上下文思考,看看作者有没有对此矛盾的说法有所解答; ⑵ 领悟作者认识问题的角度,学会辨证思维; ⑶ 用心揣摩,反复诵读。 4、体会文中语言: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分析: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解答:人们在纪念,历史在人们的眼前重现,于是,历史与现实在这凄风苦雨中融合;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荒谬的是纳粹竟然以优等民族自居,残忍地屠杀他们所谓的劣等民族,真实的是历史的残酷与现实的这一切。 解析: ⑴ 抓住矛盾,努力解决这矛盾; ⑵ 从上下文的具体表现中全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⑶ 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矿藏,深入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