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 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 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 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 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 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 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 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 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 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 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 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 欲印(印:印刷,动词) 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 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 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 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 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 高可二黍许(可: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 通计一舟(一:全,整个) 为念珠个一(一:一件) 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 儿含乳啼(乳:奶头,名词) 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 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 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 群响毕绝(绝:极,副词) 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 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 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 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 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 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 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 尽粟一石 何陋之有? 会宾客大宴 弗之怠 (2)省略句 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语) 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火烧令(之)坚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 寓(于)逆旅 (3)判断句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六、八年级下册古文课文理解 马说 一、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比作“伯乐”,集 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嘲讽和鞭挞。 二、梳理。 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⑶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⑷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⑸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三、联系现实生活回答,21世纪的青年应怎样做才有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增长驾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抢抓机遇的观念,勇于表现自己,在机遇到来时,先行一步。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①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 ②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 ③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④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 A.文章共用十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 参考答案: 1.C 2.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其真不知马也 ③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④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A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陋室铭 一、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暮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二、结构。 德 馨 (①—③)以山水类比,引出陋室,点明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 山 不高 仙 名 水 不深 龙 灵 烘托陋室不陋 室中之景:自然环境清幽(④) 室中之人:交往人物不俗(⑤) 室中之事:生活情趣高雅(⑥正面实写⑦反面虚写) 诸葛庐 子云亭 (⑧) 类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陋室不陋。 孔子的话(首尾呼应)(⑨) 引用,表现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