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入学舍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面点。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答: 5、本文记叙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八、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考取科举人的名字。解,jiè)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滑稽: 缀: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将“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译成现代汉语。 答: 5.从文中可以看出孙山是一个 人。由这篇短文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 。 试卷答案: 一、1.A 二、1.年轻 2.停止 3.如果 4.恰巧遇到 5.估计 6.爱怜 7.暗地 8.到处 9.同样 10.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 三、1.谪 2.已 3.披 4.倡 四、1.威 2. 罾 3.王 4.笞 五、B、E 六、1.C 2.D 3.B 4.D 5.C 6.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长时间了。 7.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①欧阳修 ②诸葛亮 七、1.B 2.C 3.C 4.略 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八、1.jī zhì 2.一起没考中 3.C项均为“说”的意思 4.考取科举的最后一名是孙山,您的儿子更在孙山的后面 5.滑稽、幽默、名落孙山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一、1.从陈胜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可以看出他具有对形势准确把握、顺从民意、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的优秀领导人的良好品质。 2.答案参见课文翻译第2段(乃丹书曰“陈胜王”——皆指目陈胜)和第3段(吴广素爱人——吴广为都尉)这两部分。 3.陈胜在起义初期做了以下几件事:①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袒右,称大楚;②为坛而盟;③行收兵;④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⑤号为张楚。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依靠群众、顺应民心、壮大军队,以推翻暴秦的远略。 二、1.与第1句相照应的下文是“大楚兴,陈胜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2.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照应的上文是:“苟富贵,无相忘。” 三、1.(1)亡:逃亡;(2)间:暗中 之:去;(3)往往:到处,四处。 2.(1)A.编次 B.旅行或行军时在途中停留 (2)A.屡次 B.几 (3)A.书写 B.写的字 文言积累 通假字 发闾左适戍渔阳 (“适”同“谪”) 为天下唱 (“唱”同“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已经)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同“披”,穿、着,音pī) 古今异义 “又间令吴广”秘密地,悄悄地。今:不连接,隔开。“黑白相间” “卒中往往语”处处。今:常常。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今:死亡。 词类活用 置人所罾鱼腹中(鱼网,名词作动词,用鱼网) 尉果笞广(竹板,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为……所苦) 文言句式 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基本形式) 二世少子也(判断句)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 (吾)必以(之)分人(省略句) (义军)乃入据陈(省略句) 扶苏以数谏(上)故,上使(之)外将兵(省略句) 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省略句) 何富贵也?(反问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