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听说寅恪先生正在英国,我连忙给他写了一封致敬信汇报成绩。很快就收到了回信,问我愿不愿意到北大任教。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门槛一向极高,难得进入。现在竟有天赐机遇落到我头上来,焉有不愿意之理!寅恪先生把我推荐给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寅恪先生在学术界有极高的声望,一言九鼎。胡先生立即接受。于是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在国内学术界尚无籍名,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北大的大门,而且,还做了北大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 此后三年内,我在适之先生领导下学习和工作。我同适之,虽然学术辈分不同,社会地位悬殊,但是见面的机会非常多。他那间狭窄简陋的校长办公室,我几乎是常客。作为系主任,我要向校长请示汇报工作,他主编报纸学术副刊,我又是撰稿者,免不了常谈学术问题;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待人亲切和蔼,见什么人都是笑容满面,对教授是这样,对学生是这样,对职员和工友也是这样。从来没见他摆当时颇流行的名人架子、教授架子。我作为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决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 (节选自《二月兰》作家出版社) 1.根据上下文,在第一段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差强人意: 。 (2)如坐春风: 。 3.“我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现在我真觉得,我身边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4.季羡林先生说:“我一生碰到了四位对我有教导之恩或者知遇之恩的恩师。” (1)他们分别是谁?请列举出来。 (2)其中你最佩服哪一位?说说你的理由;并概括他对季羡林的影响。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fēi xùn jié nì yǎo 2.(1)像油一样光亮,可以当镜子照。(2)相貌、姿态非常美丽。(3)没有署真实姓名。(4)厌恶痛恨到极点。 3.B. 4.C.点拨 本文1926年写于厦门。 5.这是鲁迅先生1906年离开日本仙台时藤野先生赠给他的纪念照。鲁迅1904年到仙台学医,藤野先生任他的解剖学教师。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旧中国国弱民穷,鲁迅受到日本青年的歧视和嘲弄,然而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受到鲁迅的深深敬仰。回国后,鲁迅把先生的照片挂在寓所书桌对面的墙上,把怀念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来激励自己为救国救民和反动势力做不懈的斗争。 阅读驿站 6.A、全体中国人B、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的中国人C、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留学生。 7.“何尝不”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酒醉似的喝采”揭露了国人的看客心理,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不仁的痛恨。 8.“我”有清醒的自觉意识、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刻苦求学、有救国救的民族责任感。 9.“我”由学医救国变为决心文艺救国。原因:日本青年的言行严重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自己民族的麻木不仁更让“我”愤激和悲哀。 美文链接: 1.才能、勤奋、机遇 2.(1)大体上还能使自己满意(2)赞美胡适亲切和蔼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3.西克先生可亲可敬,忠诚于学术,不顾年高体弱也要上课,把自己的学术成果毫不保留传给外国人,这种敬业精神使我从心底敬重他。 4.(1)陈寅恪、瓦尔德施米特、西克、胡适之。(2)示例:陈寅恪:他学术造诣深厚,对年轻学子热情,善于发现人才。影响:他的著作和授课,奠定了季羡林的学术研究方向,他大胆推荐年轻的季羡林到北大任教,使他有机会成就大学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