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题号 一 二 总分 总分人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阅读与欣赏 (一)下面两阕词是宋宁宗元二年两位词人在友人张达家会饮时,闻听屋壁间蟋蟀声响,同时写下的。细细品读,完成1——3题。(共18分) 【甲】 满庭芳(张镃) 月洗高梧,露漙(tuán)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叶寒声继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乙】齐天乐(姜夔) 庚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侯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①慢与。笑离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豳(bīn)诗:《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甲、乙两词虽然都是在描写秋天的蟋蟀,却各有不同。甲词上片重在 ,乙词上片重在 。甲词下片追忆的情趣。乙词下片笔锋一转,写 的乐趣。(8分) 2.甲词中“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一句写得生动传神,说说你的理解。(2分) 3.相关链接。 ⑴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秋的一个短语是 (2分) ⑵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秋风威力的诗句是“ , 。” (2分) ⑶《渔家傲·秋思》描写了一幅寥廓荒凉、萧瑟悲寂的边塞画面,继而抒发了边关将士的悲凉秋情,观察左图,其中B处写出了 的边塞画面,它和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 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A处写出了诗人范仲淹 的矛盾心理,图A中将“愁”具体化,形象化,让我们想起了«武陵春»中的 的诗句。(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甲】【乙】文段,完成4——8题。(共18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乃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①再适:改嫁。②馕(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③ 日昃(zè):太阳偏西。 4.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或异二者之为 ( ) ⑵去之南都入学舍 ( )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微斯人,吾谁与归? ⑵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3分) 7.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2分) 8.相关链接。 ⑴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的人物也印证了范仲淹成才的历程: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 “愈受苦愈使我喜欢”,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3分) ⑵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都是以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为主,而以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如: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与山水景物的描写结合得水乳交融,其中最著名的有《永州八记》,请任意写出其中的四记:(4分) 、 、 、 ⑶对联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是:申奥运,盼奥运,个个齐心 下联是: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某个人的父亲》,完成9—14题。(共14分) 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北京的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行人都放慢了脚步,就连汽车也像是爬行的乌龟。 不知什么时候,人们发现天桥上蜷缩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他上身的棉袄有的地方打了厚厚的补丁,有的地方却能看见冻得紫红的肉;裤子上也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窟窿。那双光着的干瘦的脚边放了一个黑糊糊的塑料盆子,盆子被细细的雪灌了一半。 有人从他身边走过,摇摇头走了;有人叹息几声;有人对自己的孩子说,看见了吧,这就是好吃懒做的人。你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也一样要上街乞讨的! 那孩子就倒吸一口冷气大喊着,不要啊!不要啊! 然而那男人就像死了一样,熟睡着,不在乎谁说些什么。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蹒跚走来,看见了这个男人。老者惋惜地摇了摇头,哆嗦着从口袋里掏出两枚硬币,然后用拐杖捅了捅男人,嗨!起来,起来,给你两块钱,去喝碗汤吧! 男人缓缓地睁开眼看了老者一眼,冷冷地咕噜一句,扔盆儿里吧。说完又甜甜地睡去了。 老者显然被激怒了,他愤愤地把攥着两枚硬币的手收了回来,破口骂道,冻死活该,不知死活的东西,跟我儿子一样,不过你倒不是我儿子。 就在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儿走了过来,把他身上的小棉袄脱下来盖在了那男人身上。老者非常诧异地问小男孩儿,这个人是你的父亲吗? 小男孩儿摇摇头。 老者又问,那他就是你的亲戚喽! 小男孩儿又摇摇头。 老者百思不得其解地说,他既不是你的父亲,又不是你的亲戚,你为什么把自己的小棉袄给他盖上呢? 小男孩儿气咻咻地说,他不是我的父亲,但他总得是某个人的父亲吧!即使现在不是,将来也一定是吧。反正,他总得是一个人的父亲吧!我不是他的儿子,但我总归是某个人的儿子吧! 说完,男孩儿由于激动而满脸通红地走了。 老者一下子怔在那里了。 后来,人们看见一个乞丐搀扶着一个老人消失在茫茫雪夜中。 男人睡过的地方很快被雪覆盖了,这个城市也安安静静地睡熟了。 9.整体感知课文,请完成下图并回答问题。(用文中原词语回答,每空不超过4个字。(3分) (1)人物的出现顺序:有人(文中概说的路人)→老者→ (2)路人对乞丐男人的态度:摇头、叹气→ →同情,尊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