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2. 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 “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4. 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 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其是如何讽谏的? 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8.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9.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 (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10.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 11.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zōu yì zhāo guān shú kuī bàng cháo jī cháo 2.C 3.①A ②C ③B ④B ⑤E ⑥C ⑦F ⑧D 4.①的人 ②的原因 ③人的 ④的话、的事情 ⑤的原因 ⑥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 ⑦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 ⑧的禾苗 5.①A ②C ③D ④D 6.D,例句为“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7.D 8.A 二、1.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6.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7.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8.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9.(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0.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到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需说多余的话。 11.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