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请结合文段具体情节简要分析唐僧的性格特点。(5分) 20、全书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请结合整部小说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5分) 三、作文(60分) 请以“我在 中得到快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空缺处可选择:阅读,倾听,活动,做实验,帮助别人……);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姓名。 附加题(10分) 崔昭行贿事 裴佶尝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姑父)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又命秣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姑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千匹。 (选自李肇《唐国史补》) 注释:裴佶,字弘正。唐德宗时官至工部尚书。阍者,看门人。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学院,书房。絁,音shī,粗绸。 1.解释加点的字(2分) (1)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 ( )(2)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 ( ) 2.文中划线处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 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 3.裴佶的姑父对待崔昭为何前倨而后恭?(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答: 4.这段话讽刺了怎样的人?(4分) 答: 金中南校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初二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基础(34分) 1、(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A C 3、积淀 把握 4、示例:坚持钻研,你就会成绩优秀;坚持锻炼,你就会身强体壮。 5、略 6、示例:送清泉,献爱心。 7、示例: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有宽敞明亮的教室供我们学习,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供我们生活,我们的人生是多么美好。但是你有想过没有,还有很多年龄和我们相仿的孩子,他们双唇开裂、目光焦灼,正在渴望爱的清泉!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要扣主题) 8、示例:(1)图案中的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3~5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 (2)镌刻的 “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子,又寓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坚韧不拔的决心。 (3)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引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二、阅读(一)9(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10、“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突出了一个“醉”字;“年又最高”暗含了一个“翁”字,故太守(欧阳修)自号醉翁,亭因此曰“醉翁亭” 11、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二)12、示例:困惑于生活在当代优越环境中的儿子不知道艰辛不理解生命意义的我带他去爬山,用草秆穿透一只蚂蚱的身体给儿子玩,蚂蚱不惜流尽鲜血忍着剧痛让草秆刺穿身体也要逃生的毅力让我们感受到震撼,体味到生命的伟大和敬畏。13、认为它是害虫轻视→难以想象→对蚂蚱求生的毅力感到惊讶→被强烈震撼→鞠躬14、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这么冷清的环境蚂蚱求生不易,更加让人震撼。15、鞠躬即使作者对蚂蚱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毅力的钦佩也是对蚂蚱的歉意,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生命的代价教育了作者父子的感激。 (三)16、由于金星人不能适应地球的恶劣环境而不得不推迟数年来实现其原来的飞船计划 17、①气体污染; ②水源污染; ③噪音污染18、只要紧扣环保并言之有理即可 (四)19、从“眼看那女子死在地上,唐僧责怪悟空又伤人命。”“八戒又来挑唆:‘这是师兄的障眼法!’唐僧便要赶走悟空”“ 唐僧说:‘你是无心向善,有意作恶,我断然不能留你了!’”等,可以看出唐僧善良但不辨真假、善恶,是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诚为一身的高僧。 20、只要所举情节与丰富奇特的想象相符,并言之有理即可 附加题 1、恰逢 拜见 2、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 3、因为 开始他没有受到崔昭的贿赂,后来他得到了崔昭赠送的粗官绸一千匹 4、讽刺了那种平时满口原则、道貌岸然,一遇到私利则表现出贪婪、无耻的小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