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查字典,为材料4中加点的“拓”字正确注音。(1分) (5) 阅读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语句。作者在欣赏书法字帖时,产生了奇特的美的感受。请你模仿“忽如……”的句式,也写四句话,表现你在听音乐(或读诗歌,或看表演……)时的美的感受。(3分) (6) 这四段材料让我们从不同角度感受到美。校刊编辑要把这四段材料一齐收录在某个栏目里,现在请你为这个栏目命一个恰当的名称。(2分)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16.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 ▲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4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答案: 1. (5)点拨:奔:bēn 2.涩;谣;蔚;坦。3.(1)伤感,失意;悠远的思索或想象。(2)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3)又苦又涩的味道,形容内心痛苦。4.毕国瑛;现;第一;中学生;赞美。5.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述出青春的某些特点,句式与例句相似。如:青春是余韵不绝的歌曲,跳跃的音符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本题2分)6.修辞:(1)比喻,“绿色的风铃”比喻青春时期心灵的萌动,“淡紫的轻云”比喻青春时期淡淡的忧愁;作用:生动有趣地表现出青春时期淡淡的迷惘与忧愁。(2)拟人,写青春 “飘飘地招引我们的心”,“走出混沌”、“走出无忧无虑”;作用: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3)反复,两个“走出”间隔反复。 作用:强调了“走出”的过程。7.表现了“我们”在青春的呼唤下,敞开心灵,丰富自己,逐渐成熟的自豪感清。8.青春有难言的苦涩,也有醉人的甜蜜,只有走进青春,感受青春才能品尝到青春的滋味。9.第一节主要写了青春的我们有了思考有了忧愁。第二节诗主要写了我们走进青春品尝苦涩与甜蜜的滋味。10.不设统一答案。例: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看哪,/一滴滴晶亮的/白露,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理由:每句三次停顿,读来有节奏感,能体现诗歌的音乐美;把重音标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强调了星星消失,花儿承露的形态变化,渲染了诗中的悲剧美。(3分,节奏划分1分。重音不独记分,与理由阐述能自圆其说2分。)11.略。12.满分2分。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土途,也有坎坷),(意思相近得1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得1分)13.满分1分。生活中的坦途(0.5分);生活中的坎坷(0.5分)。(意思相近即可)14.满分2分。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15.(1)(2分)评分说明:能写出众人当时惊愕之态的词语或短句即可。答案示例:“愕然”、“面面相觑”、“你望我我望你”等。(1分)评分说明:能纠正原句用词不雅毛病的句子即可。答案示例:有葱有姜,煮啥都香。(2)(2分)诗中“活得潇洒”指的是不沉迷于过去,永远向着未来前行的生活态度。评分说明: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是整体感知,提炼主旨。答案符合诗中“把目光朝向未来”这个关键句的意思即可。(3)(3分)评分说明:答案能针对具体语句,从比喻、对比、侧面描写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评析即可。任选一个角度,摘录原文,并作语言与内容的分析可得3分;摘录原文后只作一般评析可得2分;只摘录原文不评析或只笼统地进行全文评析可得1分。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是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领悟程度。答案示例:“旁观群豪中不少人都‘咦’的一声,叫了出来”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左冷禅剑招的惊人气势。(4)(1分)拓:tà (5)(3分)评分说明:答案要符合原文“忽如”的句式,写四句,并能表现内心的审美感受即可,不强求字数与原文一致。符合原文句式要求,并能准确表现内心审美感受可得3分;符合原文句式要求,但表现内心审美感受不够流畅,或表现了内心审美感受,但部分句式不符合原文要求可得2分;没有按原文句式写,仅仅表达出内心审美的感受可得1分。本题考查的核心能力点:揣摩语句特点并仿写。答案示例:听那琴箫合鸣,旋律委婉,忽如珠玉跳跃,清脆明亮;忽如鸣泉飞溅,细腻流畅;忽如林间鸟语,彼鸣我和;忽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6)(2分)评分说明:本题答案不唯一,能突出美的主题,语言简明即可。答案示例:“美的踪迹”、“美的篇章”等等。16.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