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为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弄巧成拙( ) A.zhuō B.zhuó C.zuó (2)以讹传讹( ) A.é B.huà C.è (3)圩堤( ) A.wěi B.wéi C.yū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生字的读音。 答案:(1)A (2)A (3)B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平易近人: 娓娓动听: 不假思考: 一劳永逸: 解析:成语中的加点字要求解释准确,不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猜测,平时要多查字典和词典。 答案:易:平和。 娓娓: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假:凭借,通过。 逸:安闲,安乐。 3.在下列句中的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_________,适得其反。 (2)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___________。 (3)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__________,反复斟酌,不要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学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答案:(1)弄巧成拙 (2)一劳永逸 (3)推敲 以讹传讹 4.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时髦 冻僵 沸滕 逻辑 B.斟酌 勉强 纬背 规范 C.费解 作做 矛盾 仿效 D.教授 修饰 讹传 纠正 解析:A项,沸滕—沸腾;B项,纬背—违背;C项,作做—做作。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这句话中的“华丽”“文雅”“美妙”都加上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引号有引用、强调和表示特殊含义的作用。在这里结合语言环境,作者并不赞赏这种做法,因此有强调和讽刺的意味。 答案:一是强调,二是有讽刺的意味。 2.下面横线上应当填写的关联词语是( )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_________要被读者仿效,_______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A.既然 就 B.因为 所以 C.往往 因而 D.不仅 而且 解析:原句表达的是一种因果关系,但是又不是绝对的因果,所以应当选C项。 答案:C 3.上题中的词语“否则”在这里要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这里“否则”要否定的是“报刊上的语言应当做到准确规范”。 参考答案:报刊上的语言不准确、不规范。 4.根据课文填空。 本文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是“___________”。它有两个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是“___________”,第二个分论点是“___________”。 解析:整体把握文章,本题是课后联系的变形,了解文章的结构,从文中找到论点和分论点。 参考答案: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5.下面成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 B.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 C.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 D.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一看,却又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课出现的成语的理解。“七月流火”是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 答案:B 快乐时光 L老师常常拖课。每当下课铃响过,他总还心安理得地滔滔不绝。 学生有怨言。他得知后严肃地说:“你们上课时一点儿都不配合,怎么会有效率?该讲的讲不完,只有延长时间了!” 于是,次日学生们在课上积极配合,整节课进行得相当顺利。铃声响过,大家都以为会立即下课,却见L老师笑容可掬:“既然大家兴致这么高,那我们就再讲一会儿吧……”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②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③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