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下册复习资料:周练试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6.小石潭记
    时间:10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篁(  )竹   清洌(   )  佁(   )然   翕(   )忽
    为坻(   )  幽邃(   )  俶( )尔 差 ( )互
    2.按要求写出下列句子。(10分)
    (1)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                。
    (2)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_____ ,为______ ,为____ _,为____ 。
    (3) 青树翠蔓,________ ,________ 。
    (4) 潭西南而望,________ ,________ 。
    (5)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①写鱼静态的句子:
    ②写鱼动态的句子:
    ③写鱼情态的句子: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6分)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 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 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 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
    4.下列词用法不同的是(  )(2分)
    A.闻:隔篁竹,闻水声  余闻之也久
    B.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
    D.差: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8分)
    (1)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 ___
    (3)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4)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7.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8.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4分)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二、整体感悟 (14分)
    9.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8分)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10、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6分)
    三、阅读理解(46分)
    (一)(2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 佁然不动_________ (2)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
    (3) 悄怆幽邃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____ ______
    12.翻译句子。(4分)
    (1) 全石以为底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3.第2、3、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2分)
    1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5.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4分)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限在60字以内) (4分)
    (二)(10分)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收养。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17.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凌空而去( ) (2)与钱一万( )
    (3)知其贤 ( ) (4)天之织女( )
    18.凭助注释翻译下面句子。(2分)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19.读了这则神话故事,你得到什么启迪?(4分)
    (三)(14分)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í):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à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ái):同辈。⑨弸(pénɡ):充满。⑩徼(jiǎo):求。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躬操杵臼(弯腰) B. 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
    C. 所制墨,有定直(价钱) D.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
    2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 而以今墨售于内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 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C. 视之虽如玄圭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则是以古墨号于外 苛政猛于虎也
    2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人望见,咸异之 ②客有诮之曰③试之则若土炭 ④客闻之曰
    A.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2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24.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11周语文学科练习
    27.岳阳楼记 28.醉翁亭记
    时间:10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33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2分)
    (1)谪( )守巴陵郡 (2)增( )其旧制( )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4)前人之述备矣( )
    (5)山岳潜形( ) (6)薄暮冥冥( )
    (7)春和景明( ) (8)沙鸥翔集( )
    (9)宠辱偕忘( ) (10)连月不开( )
    (11)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 )
    (12)不以物喜( )或异二者之为( )
    (13) 觥筹交错( ) (14) 佳木秀而繁阴 ( )
    (15) 得之心而寓之酒( ) (16) 醉翁之意不在酒 ( )
    (17) 宴酣之乐 ( ) (18) 翼然临于泉上 ( )
    (19) 苍颜白发 ( ) (20) 颓然乎其间 ( )
    (21) 树林阴翳 ( ) (22) 野芳发而幽香 ( )
    (23) 伛偻提携 ( ) (24) 太守谓谁 ( )
    2. 指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 同舍生皆被锦绣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翻译下列的句子。(5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文中描写山间的四时风光的句子是
    (2)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_____
    (3)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
    (4)描写众宾客欢乐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 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 _。
    (5)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答。)
    5.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3)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
    (4)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 (67分)
    (一)(2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解释加点的词。(6分)
    (1)春和景明 ( ) (2)把酒临风 ( )
    (3)居庙堂之高( ) (4)吾谁与归 ( )
    (5)波澜不惊 ( ) (6)或异二者之为( )
    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6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谁与归?
    8.“前人之述备矣”与文中“ ”一句相照应。(2分)
    9. 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什么 (用原文填空)。
    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 形成了对比。(4分)
    10.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指 ,
    。文中借“斯人”来表达自己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4分)
    11. 写出文中可作成语的词语(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3分)
    (二)(22分)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解释加点的词。(6分)
    (1)林壑尤美 ( ) (2)泉香而酒洌 ( )
    (3)环滁皆山也( ) (4)杂然而前陈者 ( )
    (5)弈者胜 ( ) (6)鸣声上下 ( )
    1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5.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2)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
    16.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3分)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
    (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3)全文的主旨句是
    17. “太守醉”中“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酒喝醉了”,另一层意思是_____________
    ,表现了 (3分)
    18. 本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2分)
    (三)《蝴蝶泉》(17分)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19. 本文作者徐弘祖, 号___________,是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余闻之已久( ) ②抵山麓( )
    ③与生蝶无异( ) ④过五月乃已(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 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
    (2) 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
    22.从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3.当地人对于蝴蝶会有哪两种解释?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12周语文学科练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