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复习:《干将莫邪》同步能力检测(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6.下面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侍奉) B.王如其言(按照)
    C.是必烂也(这) D.客以剑拟王(用)
    解析:A项,“奉”应解释为“进献”。
    答案:A
    7.下列对“当于汤镬煮之”的“于”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从…… B.被…… C.在…… D.自……
    解析:应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答案:C
    8.从“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这句话应怎样理解“客”这个人?
    解析: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
    参考答案:“客”即“侠客”,侠肝义胆,是一个重诺言、讲义气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魏、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魏军。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老弱罢于内 ②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③窃载于齐王 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⑤乃钻火烛之 ⑥彼竭我盈,故克之
    A.①② B.③⑤ C.①⑥ D.②④
    解析:②句中“是”古义为“这样”,今为判断动词;③句中“窃”古义为“暗中”,今义为“偷窃”;④句中“齿”古义为“岁月”,今义为“牙齿”;⑤句中“烛”古义为“点蜡烛”,今义为“蜡烛”。
    答案:C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②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①②句中“引”都是“带领”的意思,③句中“引”是“称引”的意思,④句中“引”是“引得”的意思。
    答案:A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A.虚实 格局 禁忌 解救 B.充实 受阻碍 顾忌 解围
    C.虚实 受阻碍 禁忌 解救 D.充实 格局 顾忌 解围
    解析:做这样的题如果有个别词语不明白,要把句子放到整个段落中去理解其具体含义。
    答案:B
    12.以下文言句子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B.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C.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D.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解析:给文言文断句,要在读通文意的基础上,选择停顿方式。
    答案:D
    二、语言运用
    13.(2010东营中考模拟五,9)根据文意揣摩画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仿写两个句子,与画线句形成排比。
    常在书山中漫步,我收获很多。我热爱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也喜欢这些风骨独具的文人。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人比黄花瘦”,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能力。第一分句与第二、三分句构成解说关系,第二和第三分句构成转折关系。第二分句中的“人比黄花瘦”,第三分句中的“不肯过江东”分别照应第一分句中的“婉约”和“英气”。
    答案示例: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我创新•我超越
    14.伍子胥的故事是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复仇故事。楚国人伍了胥,因楚五昏庸,听信谗言,楚王杀了他的父兄,他只身逃到吴国,被吴国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收留,并得到重用,最终完成复仇大计。请你查找有关资料读一读,然后和课文中的故事作一下比较,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待过些古代故事中的复仇现象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