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50分钟 卷面总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 (34分) 1.选出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3分) A.戳穿(chuō) 毋宁(wù) 窒息(zhì) 宽宥(yòu) B.臆度(duó) 隧道(suì) 嗣后(cí) 禁闭(jìng) C.电荷(hè) 灼伤(zhuó) 分泌(mì) 萎谢(wěi) D.三棱镜(líng) 花卉(huì) 虞美人(yú) 阐释(chán)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充(pèi) 分泌 (tuì) 色 海市(shèn) 楼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 ) (3分) A.朗读课文,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B.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最里面是什么? C.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原是一首歌的名字,作者借来作为标题,而且贯穿全篇,引起每一层的说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3分) A.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B.钱钟书、杨绛老人的善良和正直,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获益匪浅。 C.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D.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5.选出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3分) A.虽然实验没有成功,但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他没有作努力的缘故。 B.最近两年,这个县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C.她说还是生一个好,你看是不是考虑一下她的意思? D.上海公用事业的改革是基本上在国有老企业和大企业中展开的。 6.选出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3分) A.《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科学小品,描述了千百年来被视为魔鬼作怪的可怕现象,从科学的角度作出了正确的解释,表明了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真理。 B.《核舟记》全文采用了“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作为全文重点的第二部分,又按逻辑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了船体和人物。 C.《活板》一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来说明,主要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来说明,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 D.《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篇科普说明文,结构严密而精巧,从全文看,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7、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我国海南、广西的海岸也有这种红树林。 ②据海洋生物学家调查,红树分布在北纬32度和南纬38度的海岸。 ③所以叫红树,是因为它的树枝和树干芯部都是红色的。 ④它们生长在浅滩上,涨大潮时,树干可能会全部淹没在海水中;退潮时,盘根错节的树干又露出水面。①②③④⑤ ⑤在热带和亚热带还有一种树木叫红树,也是海边有名的树木。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⑤③ D⑤①④③② 8、阅读下面的名著节选,回答问题。(3分)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 (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根据选段回答,大虫的动作行为前后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表现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什么作用?关于武松你还知道哪些故事(至少举一个例子)? 9.填人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3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修改现行药品定价办法, 药品价格监管范围, 药品价格核定方式, 政府定价程序, 社会公众参与药品价格管理积极性,不断提高政府管理医药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A.调整 规范 改进 提高 B.调整 改进 规范 提高 C.规范 改进 提高 调整 D.规范 调整 提高 改进 10.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是(3分)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① 研究学术不可缺少, ② 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 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 ③ 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 ④ 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A.①因为 ②所以 ③但是 ④就 B.①由于 ②因此 ③虽然 ④却 C.①不但 ②而且 ⑦不论 ④都 D.①不仅 ②并且 ③然而 ④却 11.很多文化遗址、文化景点、文化产品都是很好的语文资源,有待我们去发现和认识,有待我们去保护和建设。请以“文化”“保护”为主题词,结合本地的文化元素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要求:①所写文字中必须出现“文化”和“保护”两个词语,必须点出具体的文化元素名称,如史公祠、汪氏小苑、朱自清故居、阿炳故居、霞客故居、梁祝遗址、紫砂、锡绣、汉画像石……②不少于50字。(3分) 二、阅读理解 (56分) (一)(18分)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1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红”字的含义是( )(4分) A实指红花 B浓艳 C各种颜色 D有颜色 13.第二小节的结构关系是( )(4分) A先总后分 B先总后分再总结 C逐层推进 D先分后总 14.文中的“物质基础”指的是( )(4分) A葡萄糖 B酸碱反应 C花青素 D中性反应 15.第一节以 _____表达方式为主,第二小节运用了_____和____的说明方法。(6分) (二)阅读《说“雀”道“鹊”》一文,完成17—20题。(18分) “雀”和“鹊”,读音都是què,又都属鸟类,难怪常有人“雀”冠“鹊”戴。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两种鸟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雀”是个会意字,下面是“隹”——短尾巴鸟的统称;上面再着一个“小”字。鸟之小者,麻雀也,当然也可泛指小鸟。麻雀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吱吱喳喳,所谓“雀喧知鹤静,鸭嬉识鸥闲”也。某小说写幼儿园的孩子,便喻之为“一窝麻雀”。当年有部影片《乌鸦与麻雀》,用麻雀喻指生活在底层的小市民。看完这部影片,你一定会对喧闹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是跳跳蹦蹦。麻雀腿短,翅膀也短,飞不高也飞不远,经常在场前屋后觅食。而稍加观察,我们便可发现,麻雀总是双腿并着跳来跳去的,由此产生了一个常用词:“雀跃”。人们常用它来形容一种欢快活泼的气氛。 麻雀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胆小。人们讽刺胆小鬼时,总是说“麻雀子胆”。成语“雀目鼠步”,也是用麻雀和老鼠来比喻惶恐的神态。毛泽东在《念奴娇•鸟儿问答》中,曾作过这样的描写:“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鹊”则是个形声字,以“鸟”作形符,以“昔”作声符。在中国民俗中,鹊的鸣声预示喜事临门,涂上一层文化色彩,鹊便成了“喜鹊”。“鹊噪”其实并不悦耳,人们还是喜闻乐听,并美称之为“鹊报”“鹊语”“鹊喜”。冯延巳的词中便有这样的名句:“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一声鹊鸣给“留守女子”带来了无限希望。 鹊和雀不同,它的尾巴较长,敏捷善飞,飞行极快,“嗖”地一下,似箭离弦。所以,形容一个人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时,便可以比之为“声名鹊起”。“鹊起”不能误为“雀起”,否则赞扬岂不成了嘲讽? 鹊和雀还有一点不同,鹊有做窝的本领,雀则有点得过且过,屋檐下、草堆中都可栖身。关于这点可举《诗经•召南》中的《鹊巢》为证:“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朱熹的解释是:“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这里的“鸠”有人说指布谷鸟,也有人说指红脚隼,待考。后来形成成语“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等。这里的“鹊”同样不能误写为“雀”,因为麻雀窝恐怕别的鸟也看不上。 (选自《咬文嚼字》2005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卞自) 16.读完全文,你认为“雀”与“鹊”有哪些不同?(4分) (1) 从造字法的角度看: (2)从生物学的角度看: 17.作者列举“鹊巢鸠居”一例的意图是什么?(4分) 18.你平时一定接触了不少含“雀”或“鹊”的成语、俗语和诗文,请你列举一例(本文出现的除外),并说明该例能印证文中所介绍的“雀”或“鹊”的哪个特征。(4分) 19.根据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请仿照例句写出你的联想或想象。(不要求句式一致)(6分) 一个“雨”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个“集”字,让我仿佛看到了 ; 一个“山”字,让我仿佛看到了 。 (三)高明的大自然(20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