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复习资料:课文知识点练习题(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13、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1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15、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1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17、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8、文中“心不若余之专耳”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9、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
    20、本文为更好的达到启迪,鼓励和教育青年人立志勤学的目的,还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种写法的作用。
    21、“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2、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23、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24、.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2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第三段,回答问题。
    26、段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7、作者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8、读书要善于整体把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9、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30、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答案
    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
    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
    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 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
    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4、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5、嗜学 家贫
    6、○1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后来常已冠或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2 “ 及笄”女子满15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已成年。
    7、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8、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9、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0、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1、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和“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相照应
    12、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3、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14、 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5、 写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
    16、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无求师之难)(或有良师指教);书目齐全)。
    17、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18、告诉后生“们,求学之道在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人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19、 ○1“日有廩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
    ○2“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相对比;
    ○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对比
    ○4“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对比
    20、 ○1“我”与“同舍生”生活条件的对比;
    ○2“我”求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环境对比。
    作用:通过对比,自然得出结论,(或推出论点)突出主旨。 鲜明而有说服力。
    21、“太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就,就因为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22、作者意在说明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我赞成“中有足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