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法门: 旁骛: 困: 解剖: 2.什么叫做敬业? 3.为什么要敬业? 4.“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5.“惟其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 6.选择对语段理解有错的一项( ) A.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地位、才力、境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B.人生合理的生活就是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并把它实实在在地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 C.各种职业有无高低贵贱之别,要辩证地分析。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D.引用朱子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是为了阐述什么叫敬;列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是为了证明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 (二) 论革新 初生的婴儿总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因为革新正是时间所孕育的婴儿。 然而,正如创业难于守成,好的开端是一切后继者的模范。在人类心灵中,恶似乎有一种自然的动力,它在发展中增强。而善却似乎缺乏一种动力,总是在开始时最强。革新乃是驱除“恶”的药物。有病而不服药就意味着不断患新病,因为事物终归是要随着时间而发展的。因此,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又无智慧使之改革,那么其结局将只有毁灭。 既成的习惯,即使并不优良,也会因习惯而使人适应。而新事物,即使更优良,也会因不习惯而受到非议。对于旧习俗,新事物好像一位陌生的不速之客,它引起惊异,却不受欢迎。 然而,历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时变事,而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时间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它在运动中更新了世间的一切,表面上却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变。假如不是如此,新事物发生得太突然,就难免会遇到极大的反对力量。所以实行改革要十分谨慎。每一次改革都必须是确有必要而并非为了标新立异。从事改革不可轻率从事。要注意到,即使有很多人赞同,它还是很危险的!正如《圣经》所告诫我们的:“你们当站在路上察看,访问古道。那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这样,你们心里必得安息。” 1.结合语境,解释成语的意思。 历史是川流不息的 每一次改革都必须是确有必要而并非为了标新立异 2.一个合理的改革方案为什么实行起来却很困难? 3.文章说:“若不能因时变事,而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请联系清朝末年的现实加以说明。 4.文章末尾所引《圣经》中一段话,含有怎样的哲理? 5.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 ) A.旧事物死亡,新事物应运而生,革新将社会推向前进,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的历史也是革新的历史。 B.革新并非易事,老习惯、旧观念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使新生事物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C.革新能不能成功,决定于改革方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选择时机是否恰当,人们的心理是否能承受,推进的速度是否适宜,等等。 D.本文主要运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讲道理时,又适当运用了喻证法和引证法。 十六、阅读下面一则小幽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一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参考答案 【单元达纲练习】 一、A.zhōu-tiáo B.yàn-yān C.xīng-xīn D.bǐng-bìng 二、D 三、C 四、B 五、C 六、C 七、B 八、C 九、D十、意—义 鹜—骛 抢—强 碌—禄 十一、1.度量2.强调“我”的悲痛之情 十二、略 十三、略 十四、做什么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会前功尽弃。 十五、(一)1.途径 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凭借,根据 分析2.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3.人类是为劳动而生活,自然该量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4.“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即凡是可以称做一种正当职业的,不管是当大总统,还是拉黄包车,就职业性质来说,都是神圣的,劳动价值是相同的,对社会、对大众都是有益的,所以说“其性质都是可敬”。5.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6.C(二)1.前进不停,发展不停。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2.老习惯、旧观念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使新生事物一开始就处于劣势。3.清朝末年,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民不聊生,改革势在必行,可是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却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最终导致了大清帝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4.改革者要成功,就必须不骄不躁,谨慎从事。5.D 十六、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