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一) 1、下列加点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乐之(快乐)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C、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气中)D、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翻译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正确的一句是:() A、因为这个地方过去太清冷,不可以太久居住。 B、因为这个地方过于凄清,不可以过久停留。 C、以为它的环境过于清秀,不能太久居住。 D、认为它的情境过于冷清,不可能住太久。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5、对本文写法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B、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表面写水,实写游鱼,阳光等。 C、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D、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二) 1、下列加点的词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悄怆幽邃(凄凉) C、不可久居(停留)D、隶而从者(跟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其中)B、不可知其源(它指小溪) C、以其境过清(它,小石潭)D、乃记之而去(这件事) 3、翻译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正确的一句是:() A、从小石潭的西南望过去,曲曲折折像蛇一样前进,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B、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曲曲折折像蛇一样前进,有时明亮,有时暗淡。 C、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D、从小石潭的西南方向走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的这篇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情感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B.本文寄寓了作者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C.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D.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用水的清澈来衬托出游鱼的自由自在。 5、对本文写法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B、文章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相矛盾。 C、本文描写景物特征异常鲜明,除正面描绘外还多处照应。 D、作者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一经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三) 1、选了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B、水尤清冽(清凉) C、蒙络摇缀(缠绕)D、鱼可百许头(多,表约数)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的“以”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全石以为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卷石底以出D、以光先帝遗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