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4~15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 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 (三)阅读下文,回答16~21题。(16分) 西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