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期中测试卷语文试题 A卷(10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22分) 1、下列的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叱咄(duō) 缥碧(piǎo) 两栖 (qī) B.譬如(bì) 泠泠(léng) 轩邈(miǎo) C.黝黑 (yǒu) 箪瓢(dān) 辄尽(zhé) D.发髻(jì) 解剖(pōu) 汲汲(j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相形见拙 B、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刀剑入鞘 C、器宇轩昂 神密莫测 杳无消息 D、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骇人听闻 3、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如恰当的语句。(只填序号) (3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人的群落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 A、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B、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D、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班会课上,班主任盛气凌人的告诉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B、病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体的危害却非常严重。 C、在抗洪抢险救灾中,解放军战士总是首当其冲,毫不考虑个人安危。 D、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6、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①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月出惊山鸟, 。 ③伤心秦汉经行处, 。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 。 ⑤《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 , 。 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 ⑦有一句诗“世间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马说》中与此类似的句子是: , 。 ⑧、学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你一定对下面所列文学巨匠有了新的了解。请按要求写出他们的两部代表作。(2分) A.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 B.鲁迅的两部小说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每小题2 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8、下面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既加冠(帽子) 执经叩问(磕头) B.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俟其欣悦(等待) D.录毕,走送之(跑) 色愈恭,礼愈至(周到)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其真不知马也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三、现代文阅读 (一)(12分)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争鸣。看吧,狂风紧紧 (A、抓 B、抱 C、拥)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 (A、摔 B、甩 C、抛)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 (A、摔 B、扔 C、砸)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双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11、把正确词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依次是: (2分) 12、面对凶暴的乌云,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表现了波浪的什么精神?(2分) 13、文中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意在突出海燕的( )(2分) A、凶猛强悍 B、英勇乐观 C、惊慌逃蹿 D、敏捷矫健 14、“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 )(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