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8分) 屋檐下的光阴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闲读宋词,陶醉于古人的乡村生活,更勾起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庇护着我度过快乐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我便知道,春天来了。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屋檐下筑巢为荣。 ⑤那时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⑥夏天,我与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祖母躺在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她手握葵扇,轻轻摇动,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 ⑦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时,大雨顺着屋檐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那时我总爱拿水桶在屋檐下接雨。老母鸡也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天真无邪地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里透着慈爱。 ⑧长大后,我离开了童年居住的老屋。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的梦。回到老家,八十多岁的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 ⑨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⑩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游走。 18.本文写了我对屋檐的哪些美好记忆?(3分) 19.选文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20.仔细阅读第⑧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的梦”的感受? (2分) 三、作文(40分) 21.文题:那一天,阳光好温暖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