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已经掀开了它美丽的面纱。是苦?是乐?个中滋味惟有我们知晓!青春正值,我们明白初一正是我们人生大厦的基石。相信同学们能打好基础,接受挑战。请同学们认真、规范答题!老师期待与你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一、 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子,给加点的字注音(6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yùn( )niàng( ),鸟儿将kē( )巢( )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liáo( )liàng( ) 的响着。 yùn( )niàng( ) ke( )巢( ) liáo( )liàng( )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朗润 恍然大悟 疲惫不堪 各得其所 B.酝酿 花团锦簇 截然不同 喜出望外 C.静谧 油然而生 淅淅沥沥 咄咄逼人 D.莅临 美不 甚收 自做主张 花枝招展 3.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C.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D.雨已经化了妆,飘然莅临人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薛城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5.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的情感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D.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默写(8分) ①乡书何处达? 。 ② ,风正一帆悬。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④曹操《观沧海》一诗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 ; , 。 ⑤《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走近经典。请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4分)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 ②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 ③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④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8.请向同学推荐你喜欢的一本书。(4分)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2分) 我喜欢的原因是 (2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3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大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9.给这段话写一 个标题。(2分) 10.本段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4分) 11.赏析“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3分) 12.本语段中“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文后问题(15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 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 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 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 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本文作者__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等。 14.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15.第二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16.怎样理解““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7.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