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上文段节选自 (作者)的小说《骆驼 祥子》。(1分) (2)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文中“他”的性格作简要的分析。(2分) 14.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1)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2分) 另类( ) 菜鸟( ) (2)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分) 【材料一】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 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二】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门词汇。 【材料三】李老师在批改学生周记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3)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呢? 学生: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理解题(49分) (一)阅读课文《说和做》(臧克家)选段,完成15~19题。(15分) ①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②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③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④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⑤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⑥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⑦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⑧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⑩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⑪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5.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6.第①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3分) 答: 17.找出文中与第③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 18.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精神?(3分) 答: 19.说说第⑪段的作用,并以“贝多芬”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4分) 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