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三) (选文有改动)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分)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5.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无价之宝。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物质营养滋养身体,更需要良好的精神养料——心灵鸡汤,来滋养自己的心。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不少精神养料:理解是养料,鼓励是养料,善意的批评也是养料…… 请以“心灵鸡汤”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注意选材立意,要写出真情实感。 北师大版2015初一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及解析: 1.C(“檄”应读xí。) 2.C(害—骇。) 3.C(A项中“媒体曝光”的往往是坏事,不好的事,用在“无私奉献的事迹”的语境中不恰当;B项中“结存”指库存量,即剩余多少,一般用于资产类项目,用来指文化遗产不当;D项中“一纸空文”指写在纸上不能兑现的东西,含贬义,用来形容缺乏具体内容的文章不恰当。) 4.C(先找联系密切的句子,进行小范围的句子链接。④句中有人称代词“他”,肯定在前文中有所指,再看四个分句可以发现,这个“他”一定是指“鲁迅”,而“鲁迅”这个名字在②句中第一次陈述,同时,“对手”在②④这两个句子中重复出现,根据语言的连贯性,可确定④句一定接在②句后;①句中有个“他们”,浏览4个分句后发现,④句中提到三个人,这个“他们”一定指此三人,这样可断定①句应排在④句后面。②④①句序确定,这三句综述了鲁迅伟大的原因,③句陈述结果,自然跟在后面。这样,四个句子的句序可确定为②④①③。) 5.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 6.(1)俯首甘为孺子牛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草色遥看近却无 (4)取义成仁今日事 (5)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意“孺”“拂”“祭”“翁”等的写法,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7.(1)童年 高尔基 (2)外祖母是一个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胸怀的人。[根据“外祖母”“五戈比”(外国货币)以及相关细节,很容易判断出该文段出自高尔基的《童年》。在《童年》中外祖母具有“善良,宽容,疼爱子女,善于处理家事,头脑灵活,热情开朗、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我们提取其中两点加以概括即可。] 8.(1)示例:相处的距离会变,对你的关注不会变;流逝的岁月会老,真挚的情谊不会老。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祝你在新的一年中学习更上一层楼。(2)示例:一片绿叶,包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您的祝愿。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愿健康和快乐永远伴随着您。(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固定,所写贺词与主题相符即可。) 9.示例:“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地描画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强。(可从两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内容这一角度入手分析。) 10.示例:表达了诗人不贪恋官爵而乐于田园赏菊的淡泊和对老友的深厚情谊。(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了与老朋友的情谊。) 11.(1)回头看。(2)到。(3)丢下,舍弃。(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 12.A(A.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B.前一个“不”通“否”,后一个“不”是一般的否定词;C.前一个“之”是代词,指谈话内容,后一个“之”也是代词,代元方;D.前一个“乃”是副词,意思是“才”,后一个“乃”是连词,意思是“就”。) 13.(1)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用。(2)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干饭呢?(对于文言文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即忠实于原文,“达”即文意通达流畅,“雅”即表述有文采。) 14.元方是一个知书识礼、聪敏好学、言辞犀利的孩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一句表现了元方的知书识礼、言辞犀利。“俱委而窃听” “言无遗失”,表现了元方的聪敏好学。) 15.都运用对话来表现人物,都是由小事入手来表现人物。(两则短文都是通过语言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所写的事情也是平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16.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带着“没感觉到春天”一句,在第①段中找到设题点,以设题点为核心,探究上下文语境:上文中由“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一句总结出“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下文中,第②段提到“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第③段提到“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第⑤段提到“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由以上这些关键句就可以概括出原因中的第二、三条了。) 17.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做铺垫。(第③段重点写了江南的春天景象,“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等句,暗示了其与北方春天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一句,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第⑨段中“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一句突出了春天的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而第③段中的描写,就是为后文揭示这些可贵的品质做铺垫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