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西汉刘向的《师旷论学》一文,完成8—11题。(14分)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⑤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⑥;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⑦昧行⑧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烛。古无蜡烛,称火炬为烛。炳:点。④戏:戏弄。⑤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眼瞎,所以这样自称。⑥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⑦孰与:用于二者之间的比较,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⑧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恐已暮矣()②臣闻之() ③安有为人臣()④壮而好学()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A.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爱莲说》)B.放之山下(《黔之驴》) C.跪而拾之以归(《赵普》)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盲臣安敢戏其君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师旷用什么方法来说理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阅读王晓雨的《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节选),完成12—14题。(10分) ①针鼹和刺猬最大的不同是针鼹有锐利的爪子,善于掘土。它后腿上的爪子很长,也可用于打扫整理自身表皮,这种本领远非亚洲的刺猬可比。 ②如刺猬一样把身体蜷成一团,像一个球,然后静候敌人不耐烦地走开,这种“消极”本领,针鼹虽然也具备,并且运用,但针鼹的“绝活”是掘洞逃跑。针鼹的爪子十分厉害,像人手又有点像鸡爪,挖土速度快,且比较深,一口气可挖1.5米左右。其速度之快不要说刺猬,野兔不及,就是用现代人的工具甚至机器也未必能赶上它。中国的穿山甲也不是它的对手。A ③当你在灌木丛中发现一只黄澄澄的针鼹,在慢悠悠地爬着,你呼喊着同伴,朝它走去。可就在这几秒钟之间,你的眼皮底下,针鼹不见了!哪怕是一片草地,甚至一片沙地,刹那间它也能在你眼前消失,只在地表上留下一个堆有浮土的洞口。 ④B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⑤C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D ⑥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熊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也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它冬季蛰伏,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甚至长达28周。在这段时间里,它动作、反应都十分迟钝。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注】针鼹(yǎn):哺乳动物,毛黑褐色,嘴尖,眼小。通称鼹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