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 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 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二)春望(4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分) 2、请展开想象,描述尾联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四.写作(40分) 1.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秘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考验了我” 以上题目任选一题来写;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1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语文第1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1.嫣泻芬侬2.D3.C4.A 5(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钟子期辄穷其趣。 6.罗曼?罗兰《托尔斯泰传》《米开朗琪罗传》“三大英雄传” 7.【答案】(1)①酥饼②油条 (2)示例:年糕——“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 粽子——翠绿的粽叶,软糯的滋味,蕴含着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由衷的敬意。 (内容贴切1分,语言表达得体1分) 二.(一)1.不可以去掉;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的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2.第三行中的“这”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第四行、第五行中的“这”代表广大人民的反抗。 3.指代即将到来的胜利与解放或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转折;表示语意未尽。 5.指的是祖国。 6.集中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诗人尽管“眼里常含泪水”,却无比真诚地宣布:他要像鸟一样不倦地歌唱祖国,纵然是死了,也希望把整个身体都融入祖国的土地里。 (二)1.从外形和对人的要求两方面对比的。 2..承上启下 3..小柏树依靠自己力量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精神。 4..赞美小柏树在贫瘠的土地上仍能顽强生长的生命力。 5.启示我们不可盲目地抱怨、逃避,要与生存环境抗争,要具有顽强的斗志。 三(一)1.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2.D 3.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4.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1.战火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引人共鸣。 2.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家悲己的情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