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短文两篇 2、(1)第一人称(2)拟人(3)文章的中心句出现在第三段:“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3、(1)文中一共提到的第一次有6次。重点写了其中的两次。(2)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滋多彩。 4、行道树认识到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5、抓住对描写痛苦的关键语词如“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堕落”等的理解。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总之,它们是痛苦的。然而,它们认识到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它们甘愿自我牺牲,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这就是无私奉献者的美的襟怀,美的精神。 6、一切神圣的事业总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承受牺牲,但是只有这样的代价才能为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如行道树承受痛苦,为城市和行人带来“清新”“浓阴”,这种牺牲体现的是奉献精神,这种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7、两段文字所表达的重点不同,第1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恶劣,最后一段主要是突出行道树虽处劣境但乐于奉献的自我意识。 8、CBAD9、不矛盾。因为是第一次看到果实丰硕的柚子树,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所以,即使景色不见得很美,在作者看来也是一幅秋日风情画。(意思答对即可)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1、以物喻人、托物言志12、A13、①勇敢②默默奉献③舍己为人 14、但,她那火苗似的不熄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八人生寓言(节选) 2.(1)多愁善感(2)心旷神怡(3)风韵3.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4.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5.第一个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自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第二个转折——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6.白兔的慧心末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7.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8.开始很脆弱,后来坚强起来。原因:—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9.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10.这个问题要辩证地来谈,谈透彻,并能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11.主要是通过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白兔拥有月亮之后患得患失的心情。12.“仍然”一词非常自然地衔接了上文,又为下文写白兔的得失之患作铺垫。13.表现了白兔患得患失的紧张心理。14.不能删去,因为这几个字正体现了作者对贪心不足的人类的讽刺与劝谕之情。15.略16.符合文意即可。17、不好,“活泼”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的生动自然不呆板;“活跃”多指行动进展积极有力。18、指溪水流动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19、冰冻状态解冻状态20、春回大地的信息21、拟人化的写法22、生物,短小,简单,比喻,拟人,《伊索寓言》23.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张海迪高位截瘫的人,战胜自我,成为作家、医生。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给她的创作带来里了光明,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寓意:厄运可以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