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一)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数年: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自: 15、选文第一段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16.下列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过了第二年(到第三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四川的边境有两位和尚,其中一人很穷,另一人很有钱。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从西蜀去南海,不知道要走几千里呀。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人立志,应如同四川边境的和尚。 17.对“吾一瓶一钵足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僧的怯懦,畏惧困难的神态,充分表现在句中。 B.表明了贫僧的决心。 C.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D.表明贫僧有信心,不畏困难的精神。 18.请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表示的语气。 A.反问B.感叹C.疑问D.肯定E.加强 ①天下事有难易乎() ②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③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9.文中两个“子何恃而往”所表达的意思和语气是否完全相同? (二) 滥竿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0、南郭处士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2、齐泯王听吹竽,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23、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