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力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 火场最重要处是火线,火线最关键处是火头,而武警战士,就博斗在火头上。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战士啊,大的十八九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教导员王松林告诉我:在死守秀峰二支线时,这些战士每人背负20—30公斤,迎着火头上。风力灭火机震动两个小时,耳朵就什么也听不见了。他们敢冲、敢拼,敢和火头正面搏击——用十几台风力灭火机把几丈高的火头撕开缺口,10分钟内就把火头掐住。 那是何等骇人的搏斗,在与大火相距一米处搏击,打着打着,有什么东西贴在脸上了,一摸,原来硬蠢已被烤化,手一捅一个窟窿。 前面的人用风力灭火机打火,由于离火太近,会被烤得皮化肉焦,于是有人用水枪往扑火者身上喷水,水喷上就被烧干了,干了再喷,就这样边喷边打,身边雾气腾腾,可人还是烤得受不住。 站着打,斜着打,在低矮浓密的马尾松中人穿不过去,就把灭火机伸出去,躺在地上打。有的战士12个小时没下火线,手勾不动灭火机了,一头栽倒在地,累得想爬起来也爬不起来;临来时背着的水壶,谁也没舍得喝一口,都浇到倒木上去了(不浇灭刚扑熄的倒木,马上就会烧起来),渴得嘴唇像兔子嘴一样,裂几道口子。岭北水金贵,渴得实在耐不住了,就把草皮子扒开,把脸在草棵子上阴一会;脚窝里渗出一点儿水,忙把手帕浸湿,拣出水里的虫子,喝一口。 9.通讯往往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来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请就此说说第一小节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战士啊”一句是记叙中的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11.“这是何等骇人的搏斗”。作者用了哪些细节,写出了搏斗的“骇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五段画线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3.作者写战士极其干渴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