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儿子满眼惊奇,眼神随着操场的开阔地而延伸而翻腾而跳跃。 (27)父亲用手一指,看,那个四层楼,就是我们的教室哩。我的班在三楼,最东头的那个门,看见了没有? (28)儿子当然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里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儿子心想,什么时候自己能到那教室里读一天的书,哪怕是一天也就心满意足了! (29)父亲嘴里还在说,信不信?那家伙! (30)从县城回来,儿子整夜做梦。儿子的梦,当然都与父亲的母校有关。 (31)后来,儿子真的到县城读书。父亲对儿子说,你读书的那个学校,就是我的母校,那家伙! (32)再后来,儿子考上了大学,儿子成了城里人。 (33)儿子什么都清楚了。父亲没上过一天的学,父亲在城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母校。父亲肚里装的那几个字,还是从扫盲班拾来的。 (34)那么父亲为什么称自己在城里有母校呢?为什么又把体委大厦和体委操场指鹿为马呢?儿子当然清楚,儿子清楚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12.仔细阅读全文,按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2分) 父亲对儿子夸“母校”→ → → 儿子明白了父亲其实没有母校 13.(8)—(12)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父子的母校”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相信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4分) 1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内容具体分析。(写出两点)(4分) 15.下列有关“父亲”的语言描写,有符合人物身份的,也不符合的,试作分析。(4分) ①“那个大啊!那家伙,那个高啊!那个美啊!” ②“那教室,那家伙,开阔敞亮,窗明几净。” ③“信不信,那家伙!” 符合:第 句。 不符合:第 句。 16.儿子对父亲怀有怎样的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情?(4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l7—20题。(12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