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人教版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5)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九  我的信念
    4.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6.执著勤奋地工作,总是把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天才并不就是天生就有的。有的同学天资非常好,可是不用功不勤奋,所以成绩不出色。如果这些同学也象居里夫人那样勤奋,成绩肯定会上升的。 7.专心致志    忘我工作    献身科学8.坚忍不拔   信心  执著  勤奋  专心致志  献身9.探讨真理进行科学研究,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定的信心,执著勤奋地专心致志的忘我献身地工作。10.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是为了获得报酬;梦想家:投身于科学研究本身,被纯粹的科学研究所吸引,无暇也我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    对前者,居里夫人表示理解,对后者表示赞同11.痴迷   “科学展现出的崭新远景” 或“科学本身具有的伟大的美” 12.专心致志、追求真理、甘于寂寞、淡薄名利、温和沉静
    13.体现在道德方面 14.、C  15.科学的成功与否在于科学家本身的品格 。16.(略)
    十  《论语》十则
    1.①yuè②yùn ③wǎng ④xǐng 2.① 志同道合的人 ②恼怒 ③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④老师传授的知识 3.①不也是快乐的吗 ②温习旧的知识,却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新的发现 ③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 ④任务重,完成任务的道路遥远 4.①A D F G ②B C E 5.①孔子 孔子一部分弟子 道德 教育 儒 ②丘 仲尼春秋 文学 教育 ③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6、谈求知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日三省吾身;人不知而不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修身做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温故 知新   择善而从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已所不欲,勿施与人。9、论语 孔子及弟子的言行 儒 孟子 大学 中庸 10、不断学习、复习 相辅相承 辩证统一的。11、温故知新 经常学习的人 不会矛盾 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 12、 学习他优点 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13、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14、略15(1)经过(2)它,指哭声(3)是的(4)在(5)离开(6)记住 16、zhì 17、(A)18、孔子19、丈夫的父亲 20、老虎很凶猛 21、妇人22、苛政猛于虎也 。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单元测试题
    1、tuì  zǐ   蓝  缀  2、⑴即,达到 ⑵举,全 ⑶故,旧的 ⑷齐,看齐 ⑸泯,灭 ⑹匪,非 不 ⑺愧,惭愧 ⑻旷,开阔  3、⑴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⑵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⑶语言描写 ⑷行动描写  4、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⑵诲人不倦 ⑶学而不厌 ⑷不耻下问 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任重而道远  5、⑴流沙河  不懈地追求,不停地攀登 ⑵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化学奖 ⑶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像  它  回家  了解  从此  放下  没入  都  离开  拿  7、闻讲《左氏春秋》,爱之。自是手不释书。  8、(略)  9、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  告别  10、D  11、朝夕相伴  12、虽遭不幸却毫不气馁(意思对即给分)  13、D  14、爬山虎顽强的精神,给了“我”战胜疾病的力量。  15、意思对即给分。  16、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我等待父母归来的急切心情。  17、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18、热情鼓励   严格要求  19、得意   失望  省悟  20、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话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