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将下列诗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原文填写。(5分)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 , 。(朱自清《春》) (2)南朝四百八十寺, 。(杜牧《江南春绝句》) (3) ,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5)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每小题2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北京人说:“春脖子短。” 4.口语交际。(4分) 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甲处括号内,然后将乙处人物对话补充完整。 客人:服务员,我要退房,请给我结账。 服务员:你等一会儿,我们检查一下房间,看看是否有东西丢失或损坏。前几天,有个客人偷走了一条浴巾,还有个客人把床单烧了一个洞。 客人无法忍受,说:(甲)( ) A.你就不能讲究一点说话的艺术吗? B.你不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个人犯了错,天下就没有好人了吗? C.顾客是上帝,冒犯顾客就是冒犯上帝! D.请你尊重顾客的人格,不要以偏概全。 不久,客人入住另一家招待所。 客人:服务员,我要退房,请给我结账。 服务员:先生,请您稍等。(乙) 。 此后,客人每次来这座城市,必住这家招待所。 5.综合性学习。(7分) 请你在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 春天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中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吧! (1)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邀请语文组的宋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要你去邀请,你该怎么说?(2分) (2)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或课外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来。(2分) (3)你还会背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并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一节气的一句谚语。(3分) 节气: 含义: 谚语: 6.语文实践活动。(6分) 在经济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说好普通话”已成为当代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为了让同学们说好普通话,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宣传设计】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1分) 【活动展示】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该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2分) 【建议集锦】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1分) 【现象评说】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这种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2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7.选文第一段写春草,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点?突出了春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选文第一段虽是写春草,但也写了人的动作行为,目的是( )(2分) A.草地上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通过这些动作行为就可以反映出来。 C.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是间接地写春草,突出春草的嫩绿可爱。 D.写了春草,又写了人的动作行为,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9.作者写春花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点?(3分) 10.选文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3分) 11.作者写春花,既有实写,又有虚写,虚写的句子是哪句?(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10分) 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男老师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他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 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 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 “臭美!扮啥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们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业高中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过,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 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卡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 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 “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56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56位同学变成了57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不变,我们唯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里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 (有删改) 12.文中“反射美丽”与“增加美丽”的“美丽”一词含义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3分) 13.文中加点的“灵感”一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 14.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1)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 (2)给美丽做道加法。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暴风雨的描绘 高尔基 闪电撕扯着乌云。乌云却又重新聚拢,在草原上空奔驰,黑压压的,令人胆战心寒。有时,炸雷响处,一个圆圆的、像太阳一样的东西,发出耀眼的蓝光,从天上落到地上;这时乌云也耀武扬威地闪亮着,一眼看去就像一大群可怕的黑黝黝的鬼魂,穿着金缕丝绒衣服,挥舞着黄金铸成的、刚出炉就拿在手中的宝剑。这些鬼魂们发出轰隆隆的震响,威胁着因恐惧而噤声的草原。他们的诅咒和威胁浩如海洋,势如汹涌澎湃的巨浪,接连不断地驰向远方,发出像高山猝然崩裂、轰然倒地的巨响,把大地砸得粉碎,随后又同它一起向那无垠的太空飞去,化作纷纷的石雨,因此那声音又像天空崩裂成碎块,从那蓝色的苍穹急落而下时发出的轰鸣……那些乌云就是这样震响着。 在那轰隆隆的雷鸣散成一阵阵霹雳的刹那间,不禁使人惊心动魄。而霹雳仍在咔嚓嚓地响着,乌云裂开了,把金箭似的闪电从密布的浓云中射向大地。雷声轰鸣,乌云在燃烧,喷着可怕的蓝色的火焰,天空在颤抖,大地也在胆怯地震动……世界上再没有比辽阔草原上的雷雨和海洋上的风暴更为有力、更加可怕的现象了! 草原胆怯地、奇怪地沉默着,狂怒的隆隆声在草原上空响个不停。而当乌云变成黑黝黝的颜色时,像钢丝一样的细雨在乌云的火光中闪烁着;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它单调地哭泣着,好像在为什么人伤心落泪…… (有改动) 15.本文的体裁是 。(2分) 16.本文是高尔基早期创作的作品,也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发表于19世纪末,那么本文所反 映的历史背景,应当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2分) A.俄国革命前最黑暗的时期。 B.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初级阶段。 C.俄国大革命的高潮时期。 D.俄国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 17.本文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象征手法。请为下列景物选择恰当的象征意义。(2分) A.人民 B.革命风暴 C.反动势力 D.资产阶级阶层 E.革命先驱 (1)乌云( ) (2)闪电( ) (3)草原( ) (4)海洋上的风暴( ) (5)巨浪( ) (6)细雨( ) 18.如何理解文章的第一句话“闪电撕扯着乌云”?(2分) 19.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写作(40分) 20.阅读下列提示,按要求作文。 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春天,与美好同在。 挨过漫漫严冬,人们希望春光永驻;听着谆谆教诲,人们感觉如坐春风。春晖,为诗歌增添亮色,使图画洋溢生机。 孩子们唱着欢快的歌谣,老人们唤起青春的记忆……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又是怎样感受“春天”,怎样思考“春天”的呢?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斑斓春色 检测题 参考答案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抄写时要把字写工整,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1)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色满园关不住 (4)当春乃发生 润物细无声 (5)几处早莺争暖树(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默写,注意不能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3.(1)用比喻、排比的手法,突出雨多、细、密的特点,形象贴切。(2)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北京的春天特点之一是“时间短”。(掌握比喻、排比的含义及作用,结合语境加以具体分析,概括答案即可。) 4.甲处:D。乙处:(示例)按规定我们要查看一下房间。(或:我去房间看看您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解答情景对话题,首先要把所有的内容都通读一遍,摸清命题者意图,然后根据上下文所说的话,结合题目所设语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说话要得体、语言要委婉,这样才能显出说话人的文化素养。) 5.(1)示例:宋老师,您看外面的春色多好,阳光明媚,空气里都弥漫着春的气息。同学们想组织一次踏青活动,您也一起加入我们的活动吧!(首先应该说清楚目的,然后热情邀请,注意说话的对象是自己的老师,语言要得体。) (2)示例: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在学习课本内容时,学过不少歌咏春天的古诗词,可以从中选取两句,或者从自己课外积累的诗词中选择有关歌咏春天的即可,最好写连续的两句。注意不要多字、漏字,不要写错别字。) (3)(含义示例)立春: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谚语示例)“立春落雨至清明”“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只要选择其中一个节气,从日常生活积累和书本积累中选择一个即可。) 6.【宣传设计】示例: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应从活动的意义、宗旨、特点等方面拟写宣传语,只要涉及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活动展示】示例: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等。(符合活动要求,具有语文活动的特点,能举出三项活动即可。) 【建议集锦】示例: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施以正面影响。②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中。(只要能给学校提出符合要求的建议,且有一定的创意即可。) 【现象评说】示例:①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③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必须使用,那样也不现实。④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只要能就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的方法等问题中的任何一个谈出自己的见解,不违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用法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7.“钻”“嫩嫩的”“绿绿的”“满”这些词语突出了春草的特点;这些词语突出了春草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仔细阅读选段,找出描写春草特点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春草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8.C(掌握间接描写的作用,此处通过描写人的动作行为,实际上也是为了表现春草,突出春草的可爱。) 9.作者从视觉、嗅觉的角度对春花进行了描写;突出了春花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的特点。(仔细阅读选文,通过“瞧去”“花里带着甜味”可知作者是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对春花进行描写的。选段写桃花、杏花、梨花、野花,突出了花之多;“红的”“粉的”“白的”突出了花之艳;花下众多的蜜蜂、蝴蝶飞来飞去突出了花之香。) 10.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本题主要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能判断出句子所用的手法,然后再结合该手法的作用具体分析。) 11.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虚写一般是联想和想象的事物,根据这个特征很容易找到选段中虚写的句子。) 12.不一样。前一个“美丽”指容貌的好看;后一个“美丽”既指容貌的好看,又指内在的美(心灵的美,知识的渊博)。(解答本题要根据上下文来体会,“反射美丽”反射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容貌,而“增加美丽”增加的却是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和内涵。) 13.(1)老师想以平面镜的作用为切入点启发同学;(2)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看待美(根据后面内容可知老师在同学们的议论中想到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方法,这便是老师的灵感。) 14.(1)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砺,青春的美将逐渐逝去。(2)丰富文化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奉献真挚的爱……都是在不断完善自我,增添美丽。(首先要理解文中“一笔笔减数”“雨雪风霜”“加法”的真正含义,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具体分析。) 15.散文诗(只要掌握文章的各种体裁,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6.A(仔细阅读这首散文诗,从所写内容中的“乌云”“黑黝黝”“沉默”“惊心动魄”等词语可知,本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应该是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因此选A。) 17.(1)C (2)E (3)D (4)B (5)A (6)B (仔细阅读全诗,“闪电”撕扯“乌云”,而“乌云”黑压压的,可见“闪电”和“乌云”是象征着相对立的两种势力,“乌云”代表反动势力,“闪电”即革命者;“草原”在这两种势力之下是“恐惧而噤声的”,是一种为维护自己利益而不敢斗争的阶层;“海洋上的风暴”“巨浪”“细雨”都是同“乌云”做斗争并被“乌云”压迫的象征物,象征着革命风暴及革命先驱和人民。) 18.说明闪电与乌云正在进行着殊死搏斗,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旧世界的愤怒,预示了新时代曙光的到来。(由上一题可知“闪电”和“乌云”分别象征着“革命先驱”和“反动势力”,因此可知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旧世界的愤怒,希望通过殊死斗争开创光明的新世界的意愿。) 19.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为读者展示了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社会动荡不安、风起云涌的斗争形势,表现了作者对革命的渴望,愿为人民喊出心声、为无产阶级唱出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的意愿。(全文用了象征手法,展现了俄国第一次大革命前黑暗动荡的社会,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革命立场,即可总结出答案。) 20.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本题可写的内容较广。“春天,不单是四季之首的名词”一句,提示我们可以写象征意义的春天,比如人生的春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春天,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春天,等等。 第一步:确定立意。春天可以引发人们以下联想:充满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象征;拥有美好的前景,是青春与希望的象征;拥有温暖的阳光,是关爱的象征;拥有绵绵的春雨,是思念的象征。 第二步:确定内容。可描摹春景,可叙写春天的故事,可抒发你对春天的感想。 第三步:确定文体。叙事则写记叙文,发表见解则写议论文,状物抒怀则写散文。 例文: 花开不只在春天 出于污泥濯淖之中的荷花,选择了在夏天绽放自己曼妙的身姿,于是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象;经历了秋霜打击的历练,菊花迎来自己的节日,在金秋中释放了蓄势已久的属于自己的美丽,终于有了“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大气;在寒风凛冽中选择怒放的梅花傲立于枝头,透出一身浩然正气,让人不禁从心底生敬,赢得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美。 花尚且选择自己开放的时间,何况我们万物之灵长的人呢?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属于自己开放的时期呢?有些人少年时期就显露出超世之才,有些人则是韬光养晦大器晚成。人生的各个时期,经过努力,我们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花,留下属于自己的美丽。只要我们真正地实现自我突破,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人生的一个个辉煌。 不少人,人到中年就已经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少年梦。然而,更多的人则默默无闻。他们太过于想绽放自己,以至于花刚成蓓蕾就凋零了。而有些人则韬光养晦在晚年一鸣惊人。“感动中国”人物黄伯云,他花了十五年时间磨成了一柄倚天长剑——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制成的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片。十五年寒窗苦守,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昔日的赤子报国青年,如今的白发老先生,终于点石成金。壮哉黄伯云,十五载砺剑心;大哉黄伯云,一辈子强国情。黄伯云晚年绽放的生命之花,浸透了他为之奋斗的心血和汗水,花叶上闪耀着一种昂扬奋发的雄壮之美。他犹如秋天灿烂的金菊,内心涌动着一种集天地之精华的力量。 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平均不到三十岁的团队,研发了完全由中国制造的“嫦娥一号”。辉煌成就,让世人瞩目,国人更是欣悦不已。“少年壮志当拿云”,这些青年才俊飞扬着青春,飞扬着报国志,飞扬着强国梦,圆了中华民族五千年飞天梦。我们不能不佩服这群年轻人,他们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干出了属于自己的伟业。总有一些人感叹世事变迁,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选择属于自己开花的季节,当然总是落得“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人生何时不开花!为什么不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花期,去释放那蓄势已久的美丽呢?选择了夏天,你就选择了与骄阳争光的满腔豪气之美;选择了秋天,你就选择了菊花的雄浑丰厚之美;选择了冬天,你就选择了梅花的浩然博大之美。 花开不只在春天。看花思人,花如此,人亦如此。 点评:作者使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反向立意,使文章主题深刻而新颖,独具一格。作者善于调动积累的诗词、名言、事例,把它们融入文章,使文章内涵丰富,说服力极强。 对于这个问题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