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附解析语文版)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箠(chuí)杀 击楹(yíng) 骖乘(chéng) 臧(cáng)亡 B.吴玠(jiè) 名姝(shū) 宵旰(gàn) 以徇(xùn) C.撼(hàn)山 蹙(cù)额 恂(xún)恂 枹(fú)鼓 D.省(xǐng)视 休舍(shè) 擢(zhuó)素手 锦衾(qī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荒 搏击 格杀 震栗 驻车叩马 B.沧州 确论 尝试 儒生 秋毫无犯 C.溯流 意断 姬侍 事亲 宵衣旰食 D.恂恂 蹙额 儒生 锦衾 枹鼓不鸣 3.下列加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B.妻子对哭 C.冻死不拆屋 D.伯牙游于泰山之阴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在句后的括号里。(4分) (1)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 (2)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 (3)路转溪桥忽见。( )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5.按要求默写古诗词名句。(4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了比喻的千古名句是 , 。 (2)《渡荆门送别》中描写雄浑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 。 (3)《春望》中写期待家人信息的焦急心情的句子是 , 。 (4)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6.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4分) 上联: 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1分) 岳 飞 毕 沅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吴玠素服飞 素: (2)饰名姝遗之 遗: (3)立斩以徇 以: (4)阙一不可 阙: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宁大将安乐时耶! (2)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9.本文从哪三方面写了岳飞的品格?(3分) (二)阅读古文《赵普》,回答问题。(14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普少习吏事 ( ) (2)读之竟日 ( ) (3)普颜色不变 ( ) (4)他日补缀旧纸( ) 11.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12.选出下面典故与赵普有关的一项( )(4分) A.程门立雪 B.半部《论语》治天下 C.凿壁借光 D.闻鸡起舞 1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①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②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舣船:船靠岸边。②面:侧面以对。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持短兵接战 兵: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屠惧,投以骨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2分)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分) 17.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三、写作(40分) 18.泱泱五千年的诗歌王国,杰出的诗人层出不穷,如璀璨的星空,群星交相辉映;优秀的诗篇数不胜数,如春天的花园,百花争奇斗妍。在星空中遨游,在花园中徜徉,是否有一位诗人如明星照亮你的心灵?是否有一首诗歌如幽兰至今让你细细品味它的芳香?请以“徜徉古诗”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 (语文版) 第七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1.A(“乘”读shèng。) 2.C(意—臆。) 3.B(“妻子”是“妻子和儿子”的意思。) 4.(1)“臧”通“藏” (2)“钯”同“耙” (3)“见”通“现” (4)“说”通“悦”(掌握通假字要靠平时多积累。解释文言词语,当某个词用常用义项解释不通时,就可考虑是否存在通假现象。) 5.(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本题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均属于理解型默写。对名句的积累,一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错字、漏字、添字现象;二要理解句子的含义。) 6.示例(1):西游师徒从善如流相邀除魔应天道(下联是个主谓结构,停顿格式4/4/4/3。前四字是两个名词构成的,“疾恶如仇”为成语,“杀富济贫”是由两个动词并列构成的。最后三字为动宾结构。上联也应符合这些要求。) 7.(1)平素,平时 (2)赠送 (3)来,用来 (4)缺,缺少(“素”有“白色”“质朴,朴素”和“平素,平时”等文言意思,此处为“平素,平时”的意思;“遗”在文言文中有“遗留”“抛弃”“赠送”等意思,此处为“赠送”的意思;“以”作为重点文言虚词,意义广泛,可以作介词,也可作连词,课内文言文学习时已经要求掌握;“阙”为通假字,通“缺”,缺少的意思。) 8.(1)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2)将士们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绩?[(1)翻译时注意将“宁、时、耶”等词语的意思准确翻译出来。(2)为倒装句,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 9.至孝至忠、治军有方、爱民恤士。(岳飞对父母非常孝顺,家中没有侍妾,说明他孝顺而且十分忠厚老实;对军队训练要求严格,而且军纪严明,不准拿老百姓的一草一粮;岳飞和妻子同情下属,分发赏赐给下属,爱民如子。) 10.(1)熟悉 (2)整天 (3)脸色、神色 (4)连结(本题考查识记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的能力,注意一些词语的古今意义有很大的差别。) 11.赵普性情沉着,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翻译时要体现出主要词语的意思,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12.B(A项中“程门立雪”是说宋代的杨时的。C项中“凿壁借光”是写西汉匡衡的。D项“闻鸡起舞”是写东晋祖逖的。) 13.一是刚毅果断,不像其他为相的“龌龊循默”(固执己见不团结人或做好人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是有识人之明,且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举荐合适的人。(只要符合文意即可) 14.(1)兵器 (2)遭受[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是正确理解其含义的前提。(1)“兵”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意思:一是兵器,如本文;二是战场,如“兵,死地也”中的“兵”,翻译时不能译成“士兵”,在理解时一定要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解释。(2)“被”,意思是“遭受”。] 15.D(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 A项中的“乃”分别为:副词,就;副词,竟然。B项中的“虽”分别为:转折连词,虽然;假设连词,即使。C项中的“且”分别为:连词,况且,再说;副词,将近。D项中的“以”均为:介词,把。) 16.(1)(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上天要我死,我还渡江干什么?) (2)即使江东父老兄弟们爱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面对)他们呢?[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的意思一定要翻译出来,同时,翻译时注意其中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的词语,还要注意语言表达要通顺。翻译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重要词语,使整个句子的翻译和重点词语结合起来。(1)句中“我何渡为”是倒装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整顺序,应为“我为何渡”;(2)句中“怜”为“爱怜”之意,“王”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做王。] 17.观点一:肯定。战败无颜见江东父兄,羞愤自杀,是他气节的表现:“死亦为鬼雄。”观点二:否定。遭到失败就羞愤自杀,不能“包羞忍耻”,不想东山再起,不是真正的英雄。 (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发表观点的能力。这类题是开放性试题,但基本依据仍然是文本,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要结合文本阐述自己的理由。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肯定”或“否定”。在阐述理由时,要有充分合理的依据,要有说服力。观点一要抓住项羽乌江自刎表现了他的气节来分析,观点二要抓住项羽不能“包羞忍耻”来分析。) 课外文言文参考译文: 于是项羽打算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把船靠在岸边等着他,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地方小,但也方圆千里,有几十万民众,也是可以为王的。希望大王您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有船,如果等到汉军到了,您就没有办法渡过去了。”项羽笑了笑说:“(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再说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现在没有一个人生还,即使江东父老兄弟们爱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面对)他们呢?纵使他们嘴上不说,我难道不有愧于心吗?”于是项羽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仁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已经五年了,它所向披靡,曾经一天奔行一千里,我不忍心杀了它,就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所有的骑兵都下马步行,持短兵器与敌人交战,项羽一个人就杀了几百个汉军,自己也受了十多处伤。 项羽回头看见了(汉军)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侧面对着他,指着他对王翳说:“这就是项羽。”项羽于是说:“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黄金和万户封邑悬赏缉拿我。我替你做这件好事。”于是就自刎而死。 18.思路点拨:(1)徜徉诗苑,感悟美点。 古诗词本身就是文化的精髓、语言的精华。如果我们在古诗词的阅读中注意体会和感悟诗词美的地方——有的诗词景物美,有的诗词精神美,有的诗词意境美……拿这些“美点”做文章,说不定就能成就一篇佳作。 (2)添枝加叶,意境再现。 诗词的语言是精练的,而它所创造的意境是无穷的。好的诗词总能通过一两个词语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如果对古诗词进行散文化的扩写,通过想象和联想再现诗词的优美意境,也可以成就一篇佳作。 (3)古为今用,戏说改编。 借用古诗词中已经有了的意象进行重新组合创新,从而为我所用,为现实所用,通过戏说改编的形式来反映当前社会的新问题、新现象。把这种方法运用在作文中,不但能拓宽作文的选材面,解决“无米下锅”的难题,而且还能让你的作文内涵丰厚、意味深长。 (4)走近作者,弘扬精神。 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文化上,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从诗词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作者的生活。如果你对某一个诗人(词人)非常熟悉,不妨写一写他(她)的故事。可以不是诗人(词人)整个的人生经历,想象一个生活片段就可以了。 例文: 读古诗词,悟中华魂 一架木琴,一壶浊酒,一支毛笔,一方砚台,多少诗词瞬间便凝固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诗人用珍词丽句撒满了中华文明的角角落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从悠悠的诗行中感悟古人的高尚情操;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在浩如烟海的诗卷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钟灵秀丽的汨罗江畔,走来了中国诗歌第一人——屈原。他虽然对楚国忠心耿耿,却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袭白衣的屈原投入了自己挚爱的汨罗江,用沉重而悲愤的一跃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步。那投身江水的优美弧线也永久地印在后来者的记忆中,成为历史文化星空中最美的一笔。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看到这满怀凄寂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诗仙”对月独酌的孤独身影。他拥有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心中的惆怅也无人能解。即便是流浪天涯,他也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在“举杯销愁愁更愁”之后,诗人追求的仍然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抱负。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在荒郊野外的茅草小屋中,诗人陆游在叮嘱自己的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风烛残年也不忘收复中原,为祖国奋斗一生的陆放翁,百年之后牵挂的仍然是祖国的安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刻的文天祥只要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只要对敌人弯一弯那挺直的腰板,荣华富贵便唾手可得。可是他宁做阶下囚也不向敌人屈服。一个人得以如此轰轰烈烈地去死,也不枉此一生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吟出这样的千古名句,也不是每一首诗都可以流传至今。我知道,优秀的诗文都是用生命写就的。中国的文人啊,表面上看来文文弱弱,但是他们用文弱的身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诗词的星空里穿行,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 【点评】文章巧妙地引用诗句概括了诗人的精神。虽然人物多,却并不零乱。想其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并不是随便罗列故事,而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围绕“古人的高尚情操”这条主线展开,并且按时间顺序来组合;二是作者注意首尾的点题和呼应,这样显得全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从全文看,语言精练优美,主题积极向上。 对于这个问题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