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第 句,修改意见: 。 第 句,修改意见: 。 7.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填人名。(能填出其中两人即可,2分) ① 画荻习字 ② 僧寺夜读 ③ 程门立雪。④ 凿壁借光 ⑤ 囊萤夜读 8. 名著阅读: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阅读心得,组成排比句(3分) 所阅读名著,常为书中的人物所感动:阅读《西游记》常为孙悟空的勇敢、富有反抗精神感动;阅读《繁星•春水》,常为 所感动;阅读《 》,常为 乌龟坚持不懈的精神 所感动;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春(15分) ①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她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9.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a、句: b、句: 10.“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中的“杨柳风”指的是什么?这一段分别从哪些角度写出了风的特点?(3分) 11.第一段中“闹”字可以改成“叫”字吗?请简要分析原因。(2分)。 12.第一段写春花,又写了蜜蜂、蝴蝶,其目的是什么?(2分) 13.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运用 什么写作手法?(1分) 14.你喜欢文中的哪些精彩字词句段?请用“我喜欢……,因为……”的格式,写出一例。(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小题(15分) ①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 A (a.保存 b.收藏 c.珍藏 d.放置)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 B (a.惊叹 b.惊讶 c.惊奇 d.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