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理解内容。(4分) (1)民间艺人王叔远技艺巧夺天工,【甲】文中除了强调核舟之小和刻物之多,还在于核舟主题表现含蓄巧妙,如选文第二段“ ”一句照应核舟主题“大苏泛赤壁”之“泛”的悠然随意;又在于人物描摹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如选文第一段“ ”句表现出佛印不拘世俗礼法的洒脱之态。 (2)【乙】文中吴育善观察、会品鉴,他从 、 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午和早晚牡丹花的不同特点,得出了“此正午牡丹也”的结论。 15.【乙】文中欧阳公对于古画,“未知其精粗(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陋)”,根据吴公(吴育)的分析,你觉得此画是精妙还是粗陋?请结合具体文句加以分析。(3分) (三)记叙文阅读。(19分) 幸福像泥土一样(白薇) ①曾经的家临着一条狭长拥挤的小街,娇艳的瓜果,散漫的吆喝,穿着睡袍悠然而过的妇人,傍晚烧烤摊升腾的烟气,在我的窗外渲染成一道生动鲜活的市井图画。喜欢这条小街。 ②你看那个街角的小贩,我喜欢买他的菜。他总是那样自豪地炫耀他的货色:“咱这是本地柿子,不是捂红的,甜着呐;山药是新下来的,开锅就烂乎;蒜苔多嫩啊,你看,能掐出水来。”有时他会神秘地揭开苫布的一角:“还有呐!给你留着最好的黄瓜,上农家肥的,贵是贵点,一般人我不卖给他!”那些家常的瓜果菜蔬在他的指点下像沦没在尘间的宝物,蓦然间散发出奇异的光泽。每一次我都会中奖似地抱着一大袋绿肥红瘦回家,我总是相信他的话,我相信一个心存快活的人能够改变生活平淡的滋味。 ③隔壁一家凭着临街的窗子开了一个小小的文具店,虽然只是简单的笔墨纸张和孩子们的小零碎,却起了一个好听的店名——单车岁月。每次经过,心中都会掠过些许怅惘。单车岁月,我们那些骑着单车度过的青春岁月啊,那些曾经相许不忘的少年,那些年轻的面庞是否被时光改变?那些青春的梦想还在吗? ④不知道那唯一的一家豆腐坊开了多久了,从里到外都是黑黝黝的,可生意却好得要命。尤其是老人们都爱吃他家的豆腐,说是卤水点的有豆腐味。大年三十的时候上了厚厚的门板,上面有红粉笔用力描写的大字:“回家过年,十六回来,再见”。 ⑤小街的中间有一大间凹进去的房子,是操着南方口音的父子俩开的炒货铺。不倦的火焰终日撩拨着一口巨大黝黑的铁锅,干燥的焦香在空气里弥漫。那个男孩子不爱讲话,闲的时候,就横起一管竹笛在吹,有时候老父亲也捧着深色的笙伴奏。不知道这家的女主人在哪里,只觉得那忧伤又悠扬的曲调像清澈的泉在小街弥漫的尘烟间流淌。 ⑥喜欢这条小街,有时候去买一把青菜、几只香瓜,有时候什么都不买,只是走走看看。那些小小的摊铺,那些在飞扬的尘土和焦灼的烈日下为生计忙碌的人们,他们的身后,一定都有各自的悲欢和艰难,可他们,又是那样安然地自娱自乐着,那样努力地从苦涩的日子里品味一丝甜意。 ⑦前一段时间,小街新铺了柏油,看起来整齐多了。可一场小雨过后,在那未被柏油覆盖的路边巷角,在有泥土的地方,还是会冒出一枝或一簇绿意,甚至,还会有一两朵无名的小花悄然绽开。向这些盎然的生命致意,这是泥土送给我们的礼物,微不足道却又充满生机,就像幸福——也许穷尽一生也无法相遇,也许,只需要我们轻轻地张开手臂…… 16.整体感知。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喜欢这条小街。(4分) 17.研读人物。§2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卖菜小贩?刻画出他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18.品味语言。§4“大年三十的时候上了厚厚的门板,上面有红粉笔用力描写的大字:‘回家过年,十六回来,再见’”,请品味加点字“红”“用力”的作用。(3分) 19. 读出自我。文中描写了一个卖菜小贩和三个店铺,如果你也是小街中的一个居民,你最喜欢其中哪一个?为什么?(3分) 20.理解主题。(5分) (1)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一个心存快活的人能够改变生活平淡的滋味”。(3分) (2)作者认为,“幸福”和“泥土”有什么共同点?(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