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 我说,你听 木铃(2012年山东滨州)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有改动) 1.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2分) ①→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 →③ 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 ⑴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⑵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3.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精彩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2分)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猴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句赏析: 4.“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做简要概括。(2分) 5.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一次交流。(2分)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答: 2.“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清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6分) 答: 3.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5分) (1)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2分) 答: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3分) 答: 4.《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流行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答: 枯竹 (2012年四川眉山) ①我在北风呼呼的野外,遇见了它——一株枯竹,静静地斜卧在清翠的众竹前,像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显得那么另类。 ②竹仿佛是邻家的小哥哥,一直在我的童年里俊朗地挺立着,伴我走过懵懂无忧的童年。 ③犹记得,小时候,雨后的春日里,我在竹林里咔嚓咔嚓地掰断少年般稚嫩的春笋,拿回家,母亲的巧手把它变成一盘鲜嫩的笋丝炒肉,令人食欲大增;燥热的夏日里,竹林间声声蝉唱送来阵阵清凉,我和一帮小伙伴举着小竹竿到竹林里捕蝉秋日里,竹林里秋虫啁啾着告诉我它们的童年故事;冬天下雨的夜里,雨打竹叶发出清脆悦耳的沙沙声,像一首摇篮曲,伴我进入温暖的梦乡……悠悠岁月里回首,一株株绿竹在我的童年里摇摇曳曳,每一片竹叶,都依附着一件难忘的童年趣事。 ④面前的这株枯竹,枝干枯黄,一身萧索,在踌躇满志、正值青春的众竹面前,是那么惹眼,禁不住引我遐思连连——我仿佛见到了它的前身: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宁静的夏夜它与清风交谈,与明月对望,它聆听夏蝉的歌唱,它知悉秋虫的心事,它也团结土壤,与寒风对抗。 ⑤这株枯竹,也引发我对它后世的遐想:它化身为一支笛、一管箫,啸啸天籁游走于天地苍穹间;它是“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煮茶吟诗的高雅;它是竹篱上爬满牵牛花的田园;它是竹篮采野花、摘野菜的诗意;又或,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化身竹筷为烟火,化身竹竿为晾衣;再或,它成为农家灶膛里的柴火,化为一缕缕温暖的炊烟…… ⑥它是陆游,“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它是朱熹,“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它是刘禹锡,“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 ⑦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 ⑧…………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第9期有改动) 1.这篇散文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分) 2.从全文看,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运用了顺序,作用: 3.下面诗句是从第⑥段中抽取出来的,依据文意,在下面横线处选择还原,只填序号(3分) 选项:A.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B.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还原:它是王维,“”它是苏轼,“”它是郑板桥,“” 4.根据要求,品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枯竹,仿佛是走过盛年、走过无数人生风雨的垂暮老人,它不是走向生命的终结,而是走向了更高远的生命。(请结合第⑤段,说说句中加点的“更高远的生命”是从哪两方面来表现的?2分) (2)某个雨后的春日早晨,它憨憨地从土里钻出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大千世界,抖落身上的旧盔甲,用力拔长(从修辞角度简要品析,2分) 5.文章的结尾部分已被省去,如果用以下两种结尾,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抒情方式说明理由(3分) A.冬寒时节,一株不期而遇的枯竹,引起我遐思无限,给我融融的暖意 B.枯竹,我要大声赞美你,你在我心中是永不枯萎的长青竹! 我选择(填番号),理由是: 梦是夜的花朵 朱成玉 (1)最近孩子睡觉特别早,而且总是说梦话,像是在和一个人聊天的样子。 (2)自从孩子的妈妈去世后,我明显的感觉到她变得不愿说话了,从前那个好动的女孩子一下子变得文文静静。我多么希望她还像以前那么淘气啊,到处翻弄她收藏的“破烂”,自己玩“过家家”,把自己的屋子弄得像个猪窝。现在,她的屋子干干净净的,却少了一份孩子该有的活泼。 (3)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我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我尽力不让女儿看到我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地运送出去。但孩子似乎一下子懂事了,她怕我伤感,很少和我提起她的妈妈,甚至,连书桌上那张她妈妈的照片也被她放到了相框背面,正面依然是阳光灿烂的她自己,在花丛中翩然如一只欲飞的蝴蝶。 (4)我给她租各种动画片光碟,在电脑上下载游戏,想尽办法让她玩。可她好像突然对这些都没了兴趣,每天回来就埋头写作业,然后就嚷嚷着要睡觉。 (5)对于女儿的这些变化,我有些不安,担心长此以往孩子会生病。周末,我领她去吃肯德基,她一个劲的问我几点了。我对她说,今天是周末,作业可以明天写,今天多玩一会儿。她却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对我说,八点半必须到家。到家后,她看了看表,连澡部没洗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被窝。我有些疑惑,女儿小小的心里似乎藏着什么秘密。 (6)我想孩子的心理一定出了问题。我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说这是典型的忧郁症,是失去了最亲近的人导致的。医生建议我多陪陪孩子,那样有利于她早日从伤心的泥沼中爬上岸来。 (7)她生日那天,我领她去滑旱冰,难得看到她那样高兴。看着女儿像一只羽翼渐丰的雏燕,学着飞翔,我的眼里蓄满了泪。孩子,这才是你应该过的生活,那些生活的苦难,不应是你这样一颗幼小的心灵该承受的啊! (8)可是她并没有忘记她的睡觉时间,滑了一会儿,她就问我几点了,我故意骗她说刚刚七点,她玩得很开心,笑容灿烂,如圣诞的烟花。 (9)回到家的时候,她看到闹钟显示已经十点多了,马上问我是不是她的闹钟出了毛病。我点着她的小脑袋.笑着说:“小傻瓜,爸爸骗你的,今天是你的生日,又是周末,就是想让你多玩一会儿……”没想到还没等我说完,她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令我手足无措。 (10)“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看不到我会很伤心的……”她伤心的哭着说,“在医院最后一次看妈妈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每天晚上九点都会到我梦里来看我,我们还拉了钩呢。” (11)原来,这就是孩子的秘密! (12)我眼前浮现出妻子临终前那张苍白虚弱的脸上尽力露出的微笑,看到她艰难的伸出她的小指,和女儿拉钩,许下她们相约的诺言:每天晚上九点,在梦中,不见不散! (13)为了这个约定,女儿始终坚持晚上九点之前睡觉。 (14)我为女儿铺床的时候,一眼便看到了她的妈妈。原来,女儿把妈妈的照片放到了相框的背面,是为了能在睡觉的时候更近地看到她啊!梦真是一件神奇的宝贝!白天丢掉的,可以在梦里捡回来;现实中没有的,可以用梦补上。 (15)夜里,我蹑手蹑脚地去女儿的小屋,小心翼翼的给她盖被子。我怕惊动她,她现在一定在和她妈妈玩耍,或者赖在妈妈的怀里,缠着妈妈给她讲故事。我看着她甜甜的微笑着的脸,在那个梦里,慢慢绽放成花朵。 (选自《快乐心灵》第一辑有改动) 1.读完全文,你是怎样理解文题含义的?(2分) 2.父亲为了解开女儿的心结,倾尽了心力,想尽办法让她玩,领她吃肯德基、、;女儿为了信守约定,改变了自己:睡得早、、。(4分) 3.联系上下文,品味第(3)段中加点词语(或短语)(2分) 撕咬: 偷偷地运送: 4.第(7)段中划线句“我的眼里蓄满了泪”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既有,又有,还有。(3分) 5.这箱文章在写作上较明显的特点是多处使用伏笔和照应,请找出两处不同方面的伏笔,并说说使用伏笔的作用(3分) 6.文中的孩子患有优郁症,为了“使他早日从伤心的泥沼中爬上岸来”,如果你是她的朋友,你该怎样劝说她?(3分) 记叙文阅读巩固练习答案 《我说,你听》 1.①“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发言②老师脑梗严重,仍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评分:共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⑴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⑵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评分:共2分答案应含有“对老师的深情”“情感难以控制”两点内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第①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示例二:第②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等等 评分:共2分也可任选其他角度,如联想和想象、词语的赏析等,表达合理即可 4.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评分:共2分每点1分,可有不同角度,合理即可 5.示例略评分:共2分“交流”能较好地体现“感受深”,表达通顺即可 《目送》 1.(4分)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一点2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 2.(6分)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一点2分,共6分;答对三点给满分语意相近即可) 3.(5分) (1)(2分)(能准确分析所选词语表达的内容给1分,能品析出它的表达效果给1分可选择“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交会”等词语进行品析,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1 分),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1分) (2)(3分)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1分),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1分),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1分)(语意相近即可) 4.(3分)(任选一个角度谈均可观点明确且源于文本计1分,阐释合理计2分) 参考角度:(1)文章的选材;(2)文章的情感;(3)文章所蕴含的哲理;(4)文章的语言;(5)文章的表现手法 参考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枯竹》 1.枯竹(或:对枯竹的遐想,1分)对枯竹的喜爱与赞美(或: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1分) 2.插叙(1分)作用:(1)由眼前枯竹回想到与竹有关的童年趣事(2)表达了作者对竹的喜爱(对童年的留恋)之情(3)为后文对竹的遐想(遐思、赞美)作铺垫(埋下伏笔)(只要答到任意两点,即可给2分) 3.CAB(填对一个给1分,共3分) 4.(1)从给人精神的愉悦(精神享受,心灵的慰藉)(1分),物质上的无私奉献两方面来表现的(1分)(意近即可) (2)运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充满活力,顽强生长的情景(意近即可,1分) 5.示例:(1)选A(1分),理由: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1分),含蓄结尾,引人深思,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前后照应(1分)(2)选B(1分),理由: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1分),点明主旨,表达了对枯竹的赞美、喜爱之情;语气强烈,感情充沛(答到任一点即可,1分) 《梦是夜的花朵》 1.女儿用梦寄托对母亲的思念,靠梦境享受母爱的美好(意近即可,2分) 2.带她看医生领她滑旱冰不愿说话、变得文静对玩不感兴趣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很少提她妈妈每天回家就埋头写作业(4分,每空一分;后两空任答两点均可) 3.写出了“我”对妻子思念的痛苦之情表现了“我”掩饰悲伤的心理(意近即可,2分,每空1分) 4.难过(不安、担心)高兴(开心)期待(希望、期许)(3分,每空1分) 5.第一处:最近孩子睡觉特别早(总是说梦话,像是在和一个人聊天的样子) 或者:八点半必须到家(到家后,她看了看表,连澡都没洗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被窝) 第二处:相框(连书桌上那张她妈妈的照片也被她放到了相框背面) 第三处:秘密(女儿小小的心里似乎藏着什么秘密) (三处任选两处即可,答对一处得1分) 作用:①为下文情节发展设下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下文作了必要的铺垫,使行文不突兀等 (两点中只要谈到一点就可得1分) 6.示例:××,你失去了妈妈,我作为你的朋友跟你一样难过但是,你还有疼爱你的爸爸和关心你的朋友,我希望你能尽早从痛苦伤心中走出来,像从前一样开心快乐的过好每一天,好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