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知识点:《春》课文说明(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的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幅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得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比喻、拟人手法的有效运用
    本文使用了许多精彩动人的比喻和拟人,对描绘景物特点、抒发作者感情有突出作用。
    比喻。如写花色鲜艳,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那火焰的炽烈气势,霞的轻柔艳丽,雪的高洁纯净,同时映入读者的脑际,给人以生活实感。写地上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写出铺满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绘出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野花的明丽色彩。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分别形容雨丝的紧密、闪光、细长,从不同的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