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知识点:《古代英雄的石像》课文说明(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石像雕成了,由于很多市民的崇拜,他渐渐骄傲起来。这种骄傲心理主要是通过与小石块的对话表现出来的。石像受到人们崇拜后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而清醒的石块们立即指出他“让什么东西给迷住了”,用以前大家本是一个整块的历史催它猛省。但是石像执迷不悟,石块们又指出现在双方的地位“不过改了个样式”,而由于样式的改变石像的地位反倒不安稳了,并向石像示威,要马上把他“扔下去”。看到这种情势,石像的态度开始软了下来,他也就暂时度过了这次“危险”。但是很快骄傲又抬起了头,石像又与石块对话了。这一次,石块明白指出过去的史实被写历史的人歪曲了,颠倒了,甚至变成了空虚,而市民的本领也只会纪念空虚,崇拜空虚。这就使石像不得不“自言自语”地怀疑自己是否“上了当”,石块们则不仅深感上当,而且认识到自己“受了罪……一辈子垫在空虚的底下……”双方的自言自语,都预示着他们要进行更深入的思索,石像的倒坍正是这种思索的结果。这一部分,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写石像的骄傲,写石块的思考,构成本文的主体。
    石像倒坍后会怎样呢?作者先写了市民的反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一句话,无精打采地走散了。”这正说明他们以前的崇拜本是盲目的,是在崇拜空虚。再写雕刻家的反应,雕刻家尽管为雕像的倒坍“大哭了一场”,但也只是为了“哀吊”自己的杰作,与英雄本身并无什么关系,否则,他完全可以再重塑一座。最后还写了石块们的反应:“我们真平等!”“我们一点儿也不空虚!”“我们集合在一块儿,铺成真实的路,让人们在上面高高兴兴地走!”这正是本文的中心,也是作者的理想之所在。
    三、对话的巧妙运用
    本文的故事情节主要靠对话展开,人物的思想性格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也主要是通过对话揭示的,双方的对话在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石像的性格就是在与小石块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他因为自己有“特殊的地位”而大摆其“骄傲的架子”:“我高高在上是应当的,你们在我下面垫底,就你们的身份说也是应当的。”他甚至狂妄地宣称:“如果你们想跟我平等,就先得叫地跟天平等。”真是不可一世,这是何等的狂妄。但是当他遭到小石块的还击,听到全体石块要把他扔下去时,他吓坏了,“暂时忘了自己的尊严”,“用哀求的口气”提出请求,前倨而后恭,暴露了石像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性格特征。
    四、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
    童话的主要读者是少年儿童,因此语言的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本文就做到了这一点。文章语句简洁明快,大部分是短句,而且有很多口语化的句子,像“一丝也不多,一毫也不少”,“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等,既好懂又上口。特别是石像与石块的对话,就好像日常谈话,简明而通俗。
    全文是用拟人手法写成的,其中还使用了贴切生动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使得文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比如写雕刻的情况,说它“像黄昏时星星显现一样”,比喻雕像起初模糊、渐渐清晰;又如用“隔年的冬草”比喻石像再次骄傲起来,都非常生动。夸张的运用则增加了文章的幽默风趣,如写市民们的盲目崇拜,说他们“喝干了几千坛酒,挤破了几百身衣裳,摔伤了很多人的膝盖”,非常富于幽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