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 题目 二十年后的我 提示 当你站在镜子面前注视自己的时候,你想过二十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吗?你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会有怎样的一个家庭?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拿起想象的彩笔去尽情描绘自己的明天吧!写好后多修改几遍,做到文从字顺。 参考例文 二十年后的我 山西 邓小菁 清晨,屏幕上出现了作家协会会长李老师的面孔。他郑重地对我说:“小邓啊,再过一个月,国际文学联合会将再举办一次文学竞赛,获奖者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眼里透出希望的神采,“你来参加吧!尽最大的努力,为国争光!”会长微笑着点了点头,便从屏幕上消失了。 李老师的话仍在我耳边回响。33岁的我望着天花板,默默地沉思着。我想:决不能放弃这次锻炼的机会。但是写什么呢?我皱紧了眉头。忽然,我想起了少年时代,语文老师说的话:“丈章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要抓住特点,深入观察,才能算好文章。”对!到人民中间,到农村去!我下了决心。刻不容缓,性急的我马上打点好简单的行李,坐上飞行车直向我的老家左权县进发。 坐在舒适的车上,迎着拂面而来的春风,我的心飞到了二十年前的老家:几间瓦房,一条污河,几块田地。屋子里阴暗窄小,几件破旧的家具。村里每个人都是黄里透黑的脸,长满老茧的手,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 想着,想着,车子慢慢地停住了。我向四周望去;鳞次栉比的高楼,一道清清的长河,绿树成阴,乌语花香。远处,还不时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啊,真美啊!这里是哪儿呢?”我大口大口呼吸着泥土的芳香,疑惑地向四周张望着。 忽然,远处出现了几个人,他们说说笑笑地向我奔来。啊,那不是老姨、舅舅和村里的小伙伴吗?大家有几年不见了,格外高兴。原来,他们早在村里的电视机屏幕上发现了我。 村里也实现了现代化,依靠新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家乡变化真大呀!播种、管理、收获都有机器帮忙。于是我就在明亮的灯光下写作。我从家乡的过去,写到家乡的现在和将来。半个月过去了,我的作品写成了,篇名是《村里的“魔术师”》。回到作协,我经大家指点修改后,便激动地寄了出去。 过了半个月,传递屏幕上出现了会长激动的脸庞。他告诉我,我的作品获奖了。我又喜欢又激动,坐上飞行车去领奖。那领奖时激动的情景令人难忘。 当我捧着奖,含着泪回到家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小学时期的愿望终于成为现实,我终于为国争了光,为父母亲争了光,为母校争了光。我困乏地躺在床上,甜蜜地进入了梦乡。 二十年前,天真、幼稚的我立志为国争光,现在成为世界名作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点评 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二十年前老家左权县的旧貌与二十年后的新貌对比,使读者感到了祖国在前进。这一喜人的成果又与小作者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喜讯联系在一起,使全文充满了喜悦的气氛。 本文以写“我”为线索,表现了时代的变迁。构思巧妙,表达出作者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