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群山”指的是重重困难;“爬山”比喻艰苦奋斗。诗歌主旨: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不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会实现。) 问题探究: 1、 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 2、 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3、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4、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比喻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 5、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 6、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蕴含着怎样的意味和感情? 体会感知: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教学方式: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然后讨论回答、相互评论、补充(可由教师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答案不必求统一,让学生在听读讨论后对诗歌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过渡)对诗歌有了大概了解,还要品读诗歌形象而精练的语句,好的诗句总有画龙点睛处,认真进行品读。 a.自由朗读诗歌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看到全新的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 b.找出你认为最形象、精练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后,可四人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以上问题。 ②朗读指导 教师讲授朗读知识:重音(重读、轻读)、语速、停顿。 教师指导朗读,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诗歌所蕴含的意味,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齐读、分读。 布置作业: ①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语言。 ②课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课后记:朗读技巧的指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读代讲是本课最大的成功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