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马原本是什么样的动物呢?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讨论明确: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④“给马戴黄金链条”等是不是对马的“侮辱”? 讨论明确:是“侮辱”,因为这些做法使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的特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2、赏读品味: 请同学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并加以赏读品味,特别要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描写的语句。 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可从内容、语言、写法等方面与同学一起分享你的赏读感受。) 四、揣摩体会,对比描写 1、找出文中对比描写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 2、文章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3、请用对比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在班级交流。 五、体验拓展,互动释疑 1、体验拓展: ①你认为人工与天然究竟哪种更美?(可不局限于有关马的探讨。) ②在你看来,家马的驯良是天性的吗?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驯良”的。 ③ 在你看来,我们该不该驯化动物呢? ④我们身边出现的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马,你愿意做哪一种马呢?你会怎样想呢? 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见,可从不同的角度评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动释疑:在预习、美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课文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被奴役之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段),并写好自己的感受。 ②课外阅读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写动物的文章并作读书摘记。 ③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不少于300字。 板书: 家马:驯良——同情 作比较, 野马:自由——欣赏 突出事物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