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三。 3、准备课堂辩论。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 了解借事说理的方法,认识后天教育的意义;课堂辩论。 教学设计: 巩固旧知 精读研讨 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的深入阅读,并通过四人小组讨论。 [问题组] 1、课文的两部分有什么联系,重点在哪一部分? 2、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叙事部分有祥有略,为什么对仲永的才干初露写的这样详细? 4、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找出相关内容加以说明。 [明确] 1、本文采用了借事说理的写法,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说理。两部分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重点在第二部分的议论。 2、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不使学”造成的,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使为了更好的突出中心,详写方仲永的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矣”形成反差,而这一结果是他父亲“不使学”造成的,从而更好的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4、本文语言简练而精当, 体验反思 课堂辩论:成才的关键 1、辩题 a. 正方:天资聪慧是成材的关键 b. 反方:后天教育是成材的关键 2、同学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实际,通过辩论明确: a、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 b、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3、评价 教师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同作者一样都为方仲永感到惋惜,通过课堂辩论大家明白了天赋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天资聪慧对成材有重要作用,但不是关键;天生愚拙,可以从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同样也可以成材。我们注意到本文强调的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虽然与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两个问题,但我们也应当从中受到启发。我们成长的道路上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早日成材。 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四。 2、将叙事部分改编成故事,题目为《仲永才尽》。500字。 课后记:本课的第三段是本文的讲授重点,文中的逻辑关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刻领悟后天教育对于个人成才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