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安塞腰鼓》(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六、指导学生诵读的教学建议
    根据文章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读,以一组的学生为一单位,分角色读或分段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觉得读乐无穷。《安塞腰鼓》是篇铿锵激越的散文诗,可让小组先讨论,揣摩该如何表现文章激越、疾猛的节奏,然后要求每小组朗读一节,另让四组男生读四段构成排比的反复句。这样在无形中又形成了一种比较和竞争气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明确目标
    教师引导:这篇散文有真情、有灵性,语句铿锵激越.是训练朗读能力的好材料。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朗读训练,分析讨沦达到本课的素质教育目标。(投影素质教育目标内容)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并了解有关散文的知识。
    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被选人《中国当代散文精华》。
    三、重难点解决
    1.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借助《现代汉语词典》注音并解释。教师针对共性的问题全班予以订正。
    2.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边跟读—边在课本上用符号记录轻重音、音量、语速、语气和语调。
    3.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朗读技巧。
    文章气势恢宏.句子铿锵激越,表现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变化,要有豪情、音韵铿锵有力,细节方面注意摹仿录音,把握轻重音、音量、语速、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4.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本文描述了,一次看安塞腰鼓的过程,文章由此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从“—群茂腾腾的后生”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表演前;第二部分从“但是”到“声,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戛然而止的时候“到”耳畔是—片渺远的鸡啼”,是表演后。
    6.如果用—个字来概括第—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用“静”。
    7.两部分的“静”有没有不同?
    第—部分侧重于人的安静,第二部分侧重于声音的寂静。
    8.这两部分对第二部分的表达有什么作用呢?
    以动衬静,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与第—部分形成前后呼应。
    9.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个词概括?
    亢奋、惊心动魄、震憾都可。
    1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作答,教师予以点评。引导学生往两方面考虑:—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修辞方法。
    1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12.再次朗读,体会文章的气势和情感。
    13.“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何表达作用?
    反复出现了四次,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
    14.我们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烧的热情,你怎样理解“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1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句话包含了怎样的意思?
    四、总结、扩展
    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了作者刘成章浓厚的黄土高原情结。他认为自己的散文创作是黄土地的赐予。正如作者所说:“我生长在陕北的山沟……我想让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拢。”“刘成章的散文从“我”落笔,以自己亲身的体验、血肉的感情、火热的心肠,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的反思,对社会的理解,一种独到的感受,一瞬间即逝的灵感,一种哲理,一层诗意。” (李若冰《刘成章的散文风格》)。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的写作,人生的思考有所裨益。(可投影李若冰的评论)
    五、布置作业
    1.写一篇心得,二三百字即可。
    2.背诵你认为写好的句子、段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