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2(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五、作业(略)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思考课后练习。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下面请几个同学使用下列词语复述课文中关于四季的描述。
    (苏醒 萌发 次第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三、正课
    1.提问: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讨论并归纳:
    (l)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2)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2.提问:文章第H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提问: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讨论并归纳:
    (l)纬度的差异。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4.提问: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讨论并归纳: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5.提问:“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挑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6.提问:“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出内陆要迟若干天。
    7.提问:“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并归纳: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育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8.提问: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讨论并归纳;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9.提问: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10.提问;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讨论并归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四、小结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运用举例子说明,使人清楚明了,确信无疑。此外,本又用词形象、典雅。
    五、作业 (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