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请找出文中准确形象地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句子。(2分) 答: ▲ 。 9、 请找出文中形容云总体形态的语句。(2分) 答: ▲ 。 10、第一段中的“像羽毛的云”、“像鱼鳞的云”、“像羊群的云”,实际上分别是第三段中的哪三种云?请依次写下来。(3分) 答: ▲ 、 ▲ 、 ▲ 1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文中的句子)(2分)答: ▲ 。 12、文段③划线的句子运用 ▲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 ▲ 的特点。(2分) 13、语段中加点字“一般”和“常”是否能去掉?理由是 ▲ ▲ (2分) (二)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14分)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份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里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 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不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吗? 但是,地球的直经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 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①( )(A、月亮 B、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②( )(A、月亮 B、月球)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①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②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③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④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⑤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4、从文中的介绍来看,你觉得关于月球起源的三种学说哪种较为可信?为什么?(2分) 答: ▲ , ▲ 。 15、如果文章的内容不作改动,而把文章的题目换成《月亮——地球的姐妹、妻子,还是女儿?》,你觉得合适吗?请说出理由。(2分)答: ▲ 。 16、倒数第二段的句子排列顺序被打乱了,不改动文字和标点,把它调整过来,应该把第 ▲句移到第 ▲ 句前面。(2分) 17、月球起源学说十分深奥,但本文写来却生动形象,浅显明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成功地运用了①作比较、②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请找出相应例句加以说明。(2分)答:① ▲ 。 ② ▲ 。 18、第三段中加点的两个“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2分)答: ▲ 。 19、请分别从第四段中的两个括号内选出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内。(2分) ①( ▲ ) ②( ▲ ) 20、对最后一段在表达上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与开头呼应。 B、归结全文。 C、用拟人化手法表达了人类揭开月球起源之谜和信心与决心。 D、运用反问,表达了人类想要弄清月球“身份”的强烈愿望。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云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21、解释带点的词。(6分) 恒不一见( ▲ ) 始悟为山市( ▲ ) 以亿万计( ▲ ) 危楼一座( ▲ ) 裁如星点 ( ▲ ) 或凭或立( ▲ ) 22、下列词语意思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居然城郭:居然像一座城市 高插青冥:高高的直插青山之上 B、碧瓦飞甍:碧绿的瓦,高高翘起的屋檐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C、风定天青:大风停止,天空晴朗 有楼若者:有楼房若干间 D、直接霄汉:上与天接 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清 23、"一切乌有"中的"乌有"一词意为 ▲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 ▲ (2分) 24、奂山的山市蜃楼有四个主要的特点,现已给出两个,请仿照例句填写。(4分) ①、 ▲ , ▲ ②、 ▲ , ▲ ③、形象逼真 ,“中有楼若者……历历在目” “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④、色彩艳丽 ,“碧瓦飞甍” 四、写作实践 (30分) 25、人生有许多选择。交朋友有选择,读书有选择,写作有时对材料也有所选择,决定做某事时也有所选择,人生的去向也有选择……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思想内容健康,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横街中学2007年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试卷答案 一、积累运用:(28分) 1、chēn ké hǎo cuàn 葱 谧 弥 嚣 2.(1)弱肉强食(2)里程碑(3)津津有味 3.(1)B隐隐(2)A慌(3)苍D(4)C目 4、A 5、D 6、① 《聊斋志异》 蒲松龄 ②《昆虫的故事》法 法布尔 7、①无可奈何花落去 ②为有源头活水来 ③一山放过一山拦 ④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⑤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⑥玉兔 夜光 婵娟 嫦娥 玉盘 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抗元起义 后羿射 二、阅读探究:27分 (一) 8、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9、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10、卷云 卷积云 高积云 11、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12、比喻 卷云轻盈和洁白的特征。 13、不能。两个词在句中起限制的作用。表明是在“一般”和“经常”的情况下,排除特殊情况。两个词在语言的表达上严密、准确。 (二) 14、“同源说”, 因为其他两种学说都有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对“俘获说”提出了质疑;“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对“分裂说”提出了质疑。 15、不合适。因为改动以后,题目中“姐妹、妻子、女儿”的顺序与文章中对三种月球起源学说的说明顺序不协调。 16、把第 ⑤;句移到第 ④ 句前面。(3分) 17、如:①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份又大不相同②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18、不行。因为这两处都是推测的情况,不一定是事实。 19、①( B ) ②( A ) 20、 D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21、(经常、常常)( 才 )( 用 ) ( 高 )(通“才”)( 靠着 ) 22、( B ) 23、没有 子虚乌有 24、①、规模宏大,“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②、变化迅速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四、写作实践: 25、略 2007年七年级上第四单元试卷答题卷一、积累运用(28分) 1、( )( )( )( ) ( )( )( )( )(8分) 2、⑴( )⑵( )⑶( )(3分) 3、⑴( )⑵( )⑶( )⑷( )(2分) 4、( ) (2分) 5、( )(2分) 6、⑴ ⑵ (5分) 7、① 。② ③ 。 ④ 。 ⑤ 。 ⑥ 。(6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13%) 8、答: 。 9、答: 。 10、答: 。(3分) 11、答: 。 12、答: 。 13、答: 。 (二)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14分) 14、答: 。 15、答: 。 16、答: 17、① ② 18、答: 。 19、①( )②( ) 20、( )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21、( ) ( ) ( ) ( ) ( ) ( )(6分) 22、( )(3分) 23、 (2分) 24、① : ② : (4分) 四、写作实践 (30分) 25、人生有许多选择。交朋友有选择,读书有选择,写作有时对材料也有所选择,决定做某事时也有所选择,人生的去向也有选择……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思想内容健康,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责任编辑:admin) |